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11】

2014年10月13日08:30    来源:汽车之家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

  ● 天津大发(1984-2002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北京大街上的“黄虫”

  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这样一个黄色的身影,那时的它或承载着你美好的童年记忆或记录着你年轻时奋斗打拼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天津大发,一个让“出门打的”走进普通家庭消费的车型。

汽车之家

  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天津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的技术。确定投产的车型是Daihatsu Hijet属于微型厢式货车,虽然设计上不是最先进最安全的,但是这种车型油耗低,经济实用,价格低。引进大发车的目的,是以民用为主,加装座位后,拉人拉货两不误,为当时的城乡老百姓出行提供了性价比超过轿车的选择。通过谈判,天津汽车厂从日本引进了大发总装生产线,准备生产“天津大发”汽车。

汽车之家

  1984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第一批天津大发是进口日本零件在中国组装的,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只有8个人参加装配。在1984年最初生产的两三个月里,总共只生产了几十辆车。由于市场反应良好,大发车的生产慢慢走上了轨道。

汽车之家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上世纪80年代末,这则广告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仅从字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已经席卷全国。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加上车贩子从中炒作,天津大发的价格从定价2.8万炒到5.2万。

汽车之家

  到了80年代末,北京的出租车还是较高档的皇冠、公爵等。它们经常出现在酒店与机场周围,价格高昂。当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行业发展政策,于是北京的出租车公司开始将天津大发引入出租车行业,当时的出租车大多为黄色调,是为了与美国接轨。黄色的透视性很好,在一片车辆中,很容易就能够识别,引人注目。也正是如此,“面的”一词开始逐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汽车之家

  当时城市的街道还很窄,大发车不仅转弯方便,停放时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小,90年代初期,在当时“面的”以其空间大、载重大、承载人数多、省油、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替代了轿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多数人对天津大发的记忆也就是从作为出租车的“面的”这个时候开始。

汽车之家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津大发在出租车领域的竞争已经现出疲态。一系列舒适性较高的车型如夏利、富康、捷达等逐渐进入了这个行业。随后“夏天热、冬天冷”的大发已经不适宜市场的需求,逐渐被淘汰并远离人们的视野。北京市由于整治市容从94年开始淘汰“面的”,而到了99年“面的”全面退出出租市场,大发车完成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贡献,02年天津大发停产。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鄂智超、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