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车型:凯迪拉克CTS-V
美国人对于车的诉求是大排量、大扭矩。在成本、资源、环境都已经亮出红灯之时,美系车的发动机也逐渐向高效、小排量的方向发展。过去随处可见超大排量的车型,目前量产的已经越来越少。不过,在大排量机械增压方面,还是不得不提到美国通用的凯迪拉克——作为全球第一家生产V8发动机的汽车厂商,凯迪拉克早在1915年就生产了搭载有V8发动机的车辆。
在这款车型上,我们似乎能看到美国人对大排量大扭矩的追求。
此款发动机帮助凯迪拉克V家族雄霸美国SCCA联赛运动。如今,CTS-V上搭载的6.2L V8机械增压发动机,已采用第六代伊顿机械增压器,不仅提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输出功率,还在各种功率条件下都拥有更大的转速范围。目前,这款发动机还只是全新CTS-V的独门秘器,但相信凯迪拉克V家族后续的车型也极有可能使用这款内力超凡的高性能发动机。
凯迪拉克机械增压发动机参数 | |
车型 | 凯迪卡克 |
排量 | - |
进气形式 | 机械增压 |
气缸排列形式 | V |
气缸数(个) | 8 |
最大马力(Ps) | 564 |
最大功率(kW) | 415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6100 |
最大扭矩(Nm) | 747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3800 |
供油方式 | 直喷 |
缸盖材料 | 铝 |
缸体材料 | 铝 |
就像上文提到的,凯迪拉克CTS-V带有典型的美式思维,简单而直接,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你,力求各方面都做到最出色,特别要说的是电磁悬挂确实很棒,它使得这辆车在和其他高性能车比起来,在舒适性发面依然保持得很好。另外它的外形设计也足够抢眼,在路上回头率还是很高的。
CTS-V外观非常抢眼,回头率很高。
凯迪拉克CTS-V内部是典型的凯迪拉克豪华风格,中控台、门板、中央扶手等日常驾驶频繁接触的地方均使用软性材质和真皮覆盖。为了营造运动座舱氛围,CVS-V在车内继续追求视觉冲击力,力求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CTS-V内饰延续了凯迪拉克的豪华风格。
日本品牌机械增压车型
日系车的量产车型当中,涡轮增压的车型都不多见,更别说机械增压了,因为日本汽车企业重点关注的是发动机的气门技术,而不是像德系车企那样注重直喷和增压技术。但日本改装界很厉害,在改装领域做动力升级时,加装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套件的很常见。在国内,还没某一个车厂明确表示要推出机械增压车型。不过,一汽丰田全新一代皇冠在不久后将会推出2.0L涡轮增压版本车型,这款发动机还有望搭载在普拉多和锐志上。相信随着丰田把增压技术运用到量产车型上,其他日系车厂也将逐步追赶,相信日系车厂的“T”时代也将很快到来。
编辑点评:相对于涡轮增压车,机械增压车就简单许多,原则上只要引擎在运转,机械增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引擎转速越高加压力度就越大,好处就是没有涡轮增压所产生的那种迟滞现象,加速感受相当线性化,与自然吸气引擎差别不大,但缺点是机械增压汽靠皮带带动,驱动力还是引擎,因此不利于油耗表现。车厂为了改善此现象,并且让增压力道能在最需要时发挥作用,加装电磁阀和离合器,也让增压器在特定的转速以上时离合器才开始接合、拖动机械增压器,但如此一来多少会有如涡轮增压器的迟滞感。凡此种种都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摸索,才能总结出门道和细节掌控的地方,也正是因此越是没有把握的项目,车厂就越不喜欢触及,免得不小心砸了招牌。文中提到的大众旗下各品牌、捷豹路虎和凯德拉克品牌都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才得到了非常稳定和成熟的机械增压技术,这些车厂是否要把机械增压过渡到涡轮增压呢,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