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感受:家里没有充电桩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目前北汽EV系列在充电方面主要拥有三种充电模式,分别为220V家用充电(相当于家里16A的插座);国标慢速充电桩和国标直流快速充电。家用220V充电可使用家用三相插头,连接家用电充电,这样的充电方式优点是只要有插头,就能充电,充电容易,且家用电电价便宜;缺点是受地点限制很大,且充电速度缓慢,根据接通电流的大小,充满电的时间超过8小时。
国标慢充和国标快充分别对应不同的充电接口,简单来说,慢充口对应车身左侧后方的充电接口,而快充口则对应车头的充电接口。快充是直流供电,半小时可到80%;慢充为交流供电,满充满放充电时间6-8小时;
除了这三种充电模式外,根据充电地点不同,北汽EV又分为家用充电桩充电、公共场所停车位充电以及国家电网公共充电桩充电三种主要充电地点场所。此外,北汽还拥有一辆24小时充电救援车,进行道路救援。
由于我们驾驶的是试驾车,因此本次充电体验主要以公共场所的充电桩体验为主。经过一周的体验,我们感觉到,在没有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情况下,只依靠公共充电服务,纯电动车在使用便利性上仍然难以和传统燃油车相比。
首先,APP信息不准确。如果不了解充电桩的位置,或者开车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想要在附近寻找充电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共充电桩不同于普及率已经很高的加油站,数量少,且大多处于地下停车场或不易被看到的角落,交通标志不明显,因此寻找到这些充电场所就需要借助APP程序。但是笔者下载了数个充电类型的APP,使用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些APP往往不能直接自动连接手机导航,需要重新手动输入,这往往导致位置出现偏差,让人很难顺利地找到充电桩。
这些APP还有一个不便之处在于充电信息不准确。即便是顺利找到了充电桩,但也有可能充电桩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充电,让人白跑一趟,望“桩”兴叹。记者也就此问题与北汽方面进行了沟通,对方表示,目前他们正在不断完善北汽充电APP的,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这方面的服务也必然会越做越好。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由国家电网兴建的公共充电桩相对更加靠谱,而一些商场地下停车场安装的公共充电桩则相对信息不那么准确,比如记者单位附近的华贸写字楼地下四层停车场,前一段时间还能够顺利充电,并且免收停车费,但是记者于近日前往充电,充电设施却临时关闭了。
即便是在国家电网建造的公共充电桩,充电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个问题就是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由于国家电网充电桩停车免费,一些车辆即便充完电,也赖在车位上不走,导致其他车辆无法正常充电,浪费了充电桩的充电资源。
第二个问题是充电电卡易出问题,服务支援缓慢。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表现并不稳定,常常出现“锁卡”现象,拨打400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告知,如果锁卡,可以按住卡槽右上方的一个类似“reset”键按钮,可以取出卡片。而此时这个充电桩就会暂时无法使用,要么等待工作人员来处理,要么就得换到其他位置充电。
关于锁卡,人民网汽车频道记者曾经撰文讲述过如何处理,详情请点击:一张图告诉你电动车充电那点事儿
如果一切顺利,快充还算是靠谱的充电方式。半个小时能够充满80%左右的电量,刷刷朋友圈,附近溜达溜达,时间很快过去,花费也不贵。相比之下,慢充就很不好过了,如果家离得远,往来充电桩与家之间也是麻烦事,因此在家中安装充电桩才是更可靠的充电方法。
最后说一下传说中的北汽新能源补电车,北汽新能源曾经承诺,如果车辆在路上“趴窝”,可实施24小时随叫随到道路救援服务。但由于补电车数量有限,且京城范围过大,依靠补电车进行充电并不现实。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