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汽车
人民网>>汽车>>正文

买车不再吃亏 教你该如何避免购车陷阱

李卓

2015年03月12日08:20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手机看新闻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就快到了,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随着汽车消费市场不断的增长,关于在购车时出现的投诉日趋增多,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只关注到了车的本身,看到心仪的车型就立刻冲动起来,再加上销售的忽悠冲昏了头脑,这时的不谨慎很有可能误入购车陷阱,而又未及时保留证据,最后出现问题要维权时略受挫折。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在购车时最容易被误入陷阱的地方,让您做到心中有数,见招拆招。

定金、订金要分清

由于很多热卖车型会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购车需交付订金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时常有人在商品交易中将“定金”和“订金”的含意和用途混淆,致使交易中未达到其预期效果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建议: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而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具备担保性质。因此“定金”与“订金”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效力却相去甚远。如果我们购车时一定要签署“订金”合同,但是在后期遇到各种情况发生了合同终止,那么消费者可以收到订金退款。而“定金”是具有法力效益,需要支付违约金,甚至无法返还定金。所以消费者在付“定金”或是“订金”时一定看好到底是哪个字,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试驾车当新车卖

试驾车当新车卖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一度成为了车行的潜规则。每家经销店都会提供试驾车给消费者体验,而有些不良商家却把这些试驾车的公里表通过技术手段变成“零公里”,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卖给消费者,甚至有些车在使用时发生碰撞,经销商重新修理后当新车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却浑然不知。

建议:其实车辆是否被使用过是很容易发现的,只要细心观察细节就可以避免此类陷阱,而里程表只是一个参考。提车时要仔细检查易损配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轮胎的磨损情况,是新车轮胎的成色不是脏能掩盖的,胎壁上的“毛刺”肯定清晰可见。再有就是打开引擎盖,观察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油底壳之间有无机油渗漏;水箱周围有无水渍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判断车辆是否被使用过。

冒充原厂配件欺骗消费者

在购买新车时,很多销售员都会推荐加装所谓的“原厂”配件,并告诉你与车一起买会享受更多优惠。常见的比如导航系统、汽车脚垫等等。殊不知很多配件只能算是原厂授权,它们和原厂配件无论在功能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在换装导航系统这种需要更改原车电路的配件,当发生因更改电路导致车辆自燃或是其他功能受损时,即便是在质保期内也不会得到厂商的质保,最后无处说理自讨苦吃。

建议:汽车精品的利润是相当的大,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就好比一块大蛋糕,经销商定会在这部分得到利益。所以在购车时建议慎重选择经销商提供的任何配件,尽量不去选择。

下一页
(责编:涂钦瀚、窦明)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