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起来感觉和量产车区别不大,但实际上轮圈轮胎和刹车系统已是赛用产品。
或许对于外行人来讲,能看出来的只是轮圈的款式和颜色变了。但实际上,除了来自雅泛迪的15寸轻量化竞赛轮圈外,来自韩泰的全热熔光头胎,来自AP RACING的竞技刹车系统,和来自DIXCEL的竞技刹车盘片等全部都是专业竞赛级别,应服Polo杯这种入门级别的场地赛车绰绰有余。
为获得更线性的制动力和更清晰的脚感,ABS和真空助力系统已被废除。
根据相关规则,房车赛赛车(区别于GT赛车)不得装配任何电子辅助系统。因此如ABS、ESP等系统全都要拆除或废除。与此同时,为获得更为线性的制动力和更清晰的脚感,大多数赛车都会废除真空助力系统(这一改变会令制动踏板变硬很多,如果不是在封闭场地内进行体验,还请谨慎操控,以防制动力不足发生危险)。
通常情况下,比赛都会使用光头胎,如果赛道中有积水则会使用雨胎。
每场比赛组织方都会准备2种轮胎,光头的是尺寸为190/570(轮胎直径)R15的干地轮胎(约等于民用胎的195/45 R15尺寸),新赛季规定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使用10条。有纹路的则是尺寸为190/580(轮胎直径)R15的湿地轮胎(约等于民用胎的195/50 R15尺寸),在赛道中有积水时使用,新赛季规定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使用8条。
车头变化最大的就是雾灯位置的碳纤维导风口,冷空气经过这里为前刹车散热。
车头的碳纤维导风口用于为前刹车进行撞风冷却,这一冷却方式比更换大尺寸刹车更为重要,毕竟一旦出现热衰减的话再大的刹车也没有用。
赛车统一使用来自CUSCO的ZERO 2型号高低软硬可调避震器,操控提升明显。
避震器是决定赛车动态表现的重中之重,因此一套好的避震器至关重要。Polo杯赛车使用的是CUSCO针对Polo车型推出的ZERO 2型号避震器(该型号避震器现已停产,替代产品为ZERO A型号),轮胎倾角、车身高低、避震器阻尼全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赛车内部改装:
相比外观,车内的变化就比较大了,原车中控台、方向盘、换挡机构等均被移除。
鉴于初级场地赛车的定位以及成本等原因,驾驶位并未进行大范围后移。
Polo杯赛车的驾驶室相比其他房车赛赛车来讲已经可以说是非常规整的了,仪表台、车门内饰板等都还是原厂产品。驾驶室内最不同寻常的便是那根直挺挺“耸立”在驾驶室中部的序列式变速箱换挡杆,如需升挡则向后拉动挡把,反之则是降挡。如需挂入空挡或倒挡则需要同时拉住挡把顶部的“车闸”形保护开关再向前推即可。序列式变速箱最大的好处便是换挡时不需要踩离合器,动力中断时间极短。
视频:赛道深度试驾Polo杯赛车: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有约150Ps的Polo杯赛车在狭窄、多弯的北京金港赛车场最快车速可以达到近150km/h,横向加速度最大近1.5G,单圈用时1分20秒(其他车手最快成绩为1分18秒),在长度为2.4公里的金港赛道中平均车速可达约110km/h,民用车即便在高水平车手的驾驶下,想要达到这一圈速也必须是高性能产品才有可能。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