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汽车厂家的宣传中,还是在媒体报道里,我们都经常能听到将轿车分为A、B、C、D等级别的叫法。“同级最大”、“越级上市”等说法更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些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辆A0级的小型车通过加大尺寸就能变身成A级紧凑型车吗?
首先,这种以A、B、C、D方式进行的分级是以欧洲汽车行业(如德国)惯用的一种汽车尺寸分级标准(Segament),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数据界定。在我国刚刚引入私家车时,直接“拿来主义”般地借用了这种说法,且这种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在美国,车身尺寸完全不是按照字母来表示,而只是以微型车(Minicompact)、小型车(Subcompact)、紧凑型车(Compact car)、中型车(Mid-size car)、大型车(Full-size car)这样来划分,且划分规则并不完全固定,比较灵活。
在日本,乘用车尺寸仅按照车身长、宽、高尺寸与发动机排量,被分为轻自动车(Keijidosha/K-car)、小型自动车(车牌上车种编号5)、普通自动车(车牌上车种编号3)三个级别。每个级别所悬挂的车牌都不相同,在税费等方面也差别很大。
诸如印度等国家也拥有自己的轿车分级制度。印度以车身长度为标准将轿车分为A1、A2、A3、A4、A5、A6六个级别,区分方式与欧洲相似,只是叫法和具体界定标准稍有不同而已。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