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碰撞时的挽救
虽然自动刹车辅助系统和主动提示行人系统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但难免也会有发生悲剧的时刻。这时候就该车辆本身的被动安全措施发挥作用了,一提到被动安全,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对车内驾乘人员的保护。那被动安全装置又是怎么样保证车外行人的呢?
- 发动机舱盖、保险杠等结构设计
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一般会先是行人的小腿或膝关节受到汽车前保险杠的伤害,而如果是底盘较高的SUV车型也可能先伤害到大腿部位,随后因撞击使行人身体转动后,头部很有可能会撞击到发动机舱盖或前风挡玻璃。因此,合理地降低前保险杠和发动机舱盖等与身体接触较多部位的刚度、优化结构造型是减小对行人伤害的有效措施。
- 主动式发动机舱盖技术
在优化发动机舱盖结构的基础上,沃尔沃、路虎、日产以及大陆集团等等更进一步的推出了主动发动机舱盖技术。它是通过前保险杠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是否发生行人碰撞事故,然后在短时间内利用专门的升高机构将发动机舱盖抬起一定的距离,从而当行人的头部或躯干与机舱盖发生撞击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缓冲空间,避免与刚性较强的发动机机体发生猛烈的碰撞。
- 行人安全气囊
对于行人碰撞安全的保护,一向主打安全牌的沃尔沃则做的更为全面,在沃尔沃V40上首次搭载了行人安全气囊。它通过前保险杠的传感器监测,如果与行人发生碰撞,发动机舱盖尾部会自动抬起一定高度,同时隐藏在内部的安全气囊释放出来,包裹住了可能造成较大伤害的部分前风挡玻璃和A柱,达到了主动式发动机舱盖与安全气囊协作防护的效果。
● 总结
C-NCAP碰撞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透露,在2018版的C-NCAP碰撞实验评分标准中将引入对行人保护的评价,这也预示着在国内也越来越注视驾驶员与行人之间平等的安全关系。未来我们也将看到更多配备行人保护系统的车,可能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增加主动刹车辅助系统或者主动发动机舱盖技术来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甚至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联网系统也将实现对行人的关照。总之,未来走在大街上的我们可以更多一份安心,但前提也不能违背交通规则哦!(文/图 汽车之家夏志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