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坝子点将台治理前
小坝子点将台治理后
“一阵风来一阵沙,百里行路无人家,出行未至冰先结,老死不见桃杏花。”十五年前,丰宁人会如此描述自己风沙肆虐的家乡。
可如今,记者眼前的丰宁,山绿了,沙少了,不仅告别了过去漫天黄沙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到此投资。按丰宁县小坝子乡曹碾沟村村书记孟显智的说法就是,天蓝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多块,而之前也就500多块,我们真的脱贫啦!”
丰宁能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这其中包含了数不清的丰田人对丰宁十五年如一日的治沙止漠与不离不弃。
“网格治沙”让流沙再也动不起来
丰宁县小坝子乡是沙漠化逼近北京的最前线之一。其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2000年前全乡水土流失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沙化面积113.3平方公里,重度沙化面积37.3平方公里。
小坝子乡地质主要是沙壤土,容易形成风蚀沙丘、流动沙丘。丰宁县林业局站长廉诗启林业科班出身,提到种树自然不在话下,“但我们这帮人只会种,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懂绿化技术。”小坝子乡的流沙、半固定流沙有很多,如何固定住它们成了丰宁治沙的一大难题。
为此,丰田生态绿化部的国友淳子博士与中科院的专家们一起实地做了好多实验,最终研究出了生物沙障的技术模式,国友淳子则习惯叫它“网格治沙”。就是把柠条种成网格状,然后在网格中再种上沙棘。而沙棘由于根系串根,种下的根系里能长出新的树,如此一来就会成丛成片。
“网格治沙”
“这个方法特别管用,立马就把流沙固定住了。”廉诗启说,其实有很多技术都是专家们像这样反复摸索出来的。“什么地种什么树,什么树挡什么风。”根据小坝子乡的土质水质分布状况,国友淳子和中国专家先后选择了十几种灌木、乔木。
由于丰宁属于干旱地区,最适宜种植的是油松、沙棘、沙地柏、柠条等根系发达的树种。而种沙棘既可以防风治沙,还可以做成果汁卖出去。像柠条大规模种植成活后,外枝和枝叶加工后可做牲畜饲料。“学到这些技术后,即使专家不在了,我们自己也可以效仿着做。”廉诗启告诉记者。
多样化的经济来源让当地农民脱贫了
由于丰宁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如果单纯地植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丰宁沙漠化的问题。丰田公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植树造林的基础上还帮助当地农民经济独立提高他们的生活收入。
目前,丰宁绿化树种占2/3,经济树种占1/3,主要包括草药和果树等经济作物。而果树中的山杏是丰宁县的特产,杏仁可用作饮料和药物。“目前山杏种植面积有一千公顷。”廉诗启说,现在栽完了果实都归个人,每年的收益很大。“你们喝的露露大多数用的都是我们的杏仁。”廉诗启拿出一小口袋京红123苹果给我们看:“这是国友淳子指导我们种植的新品种,种了300亩,一亩56棵。收获时,一颗可采摘上百斤小苹果。在地里采摘2元一斤,集市上卖10元3斤,还供不应求呢。”
为了将来能够持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丰田还制定了绿化基金机制。通过和当地居民协商,把从人工林获得的果树收益中的三成用于扩大人工林。林业局开设了专用账户,将收益的三成作为“绿化基金”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还通过圈养奶牛来代替过去漫山放羊。2004年利用绿化基金开展了奶牛示范户工程。“一头奶牛在产奶期能纯赚6000块。”廉诗启告诉记者,平均下来每头奶牛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纯收入。项目区农户的人均年收入比治理前增加了一倍。
“这几年环境好了,有好多公司来我们这儿做投资。”孟显智自己就深有体会,他们家的地大部分都包给了一个企业,也就是国家说的“土地流转”。好地每亩每年800块,烂地400-600块不等。他老婆还在这家公司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多块。“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多块,而之前也就500多块,我们是真的脱贫啦!”孟显智激动地说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