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8年
收购整合/借鸡下蛋 铁牛集团动荡中求发展
金马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世界知名的风景名胜黄山脚下,是一家以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机及电动车为主营业务的股份制企业。金马公司的长处恰好是铁牛集团欠缺并一直在寻找的,很快这家公司便成为铁牛集团资源整合战略中的主要目标。
2003年,铁牛集团斥资收购金马大量股份,摇身一变成为金马股份公司最大股东。随后铁牛集团与这家公司进行技术整合,进一步完善及扩大整车制造平台,摆平了之前很多铁牛集团在造车路上遇到的困难。同年,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吴建中成为公司首任董事长。这家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以及整车制造业务。
此后众泰确立了自己的业务主线,成为铁牛集团旗下主要从事整车生产的股份制企业。在众泰控股集团众多股东中,有很多主营汽车零配件的成员,经过多年发展经营,这些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的家族企业多半已经成为北汽、昌河、江淮这类车企的零配件供应商,刚刚重组的众泰集团在这样一个汽车零配件企业群的支撑下,似乎已经做好了进军整车制造领域的准备。
然而事实却远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虽说企业组织架构迅速成型,零部件基础也已经形成,但困扰众泰及吴建中的是企业几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想造车却完全不知从何下手。由此众泰选择了一条大部分自主品牌创立初期都会走的捷径:直接收购成熟车型或生产线,迅速生产出实实在在的汽车产品。
秉承“拿来主义”的初步发展规划,以吴建中为首的众泰汽车开始寻觅可利用的车型资源。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建中了解到一家台湾车企由于财务问题打算出售一条丰田特锐(TERIOS)车型生产线。在造车项目一筹莫展之际,这个消息无疑触动了吴建中的神经,他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能使企业迅速走上正轨的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及相对广泛的市场调研,吴建中认为当时国内恰好缺少诸如丰田特锐这样的都市小型SUV,如果能将这条生产线顺利引进,自行生产并下调价格,这款车必将受到国内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到时不仅企业能够快速走上正轨,消费者也更容易接受“众泰”这个刚刚成立的自主品牌。
想到这,吴建中便食不知味、夜不能眠。他随即带领谈判团队赶赴台湾,与这家车企展开了一次旷日持久的艰苦谈判。其实早在众泰得到消息前,吉利、奇瑞等国内知名自主品牌就已经注意过这条丰田特锐生产线,不过由于这条生产线上出产的车型与企业发展方向并不相符,加之这几家企业还有其他选择,在是否购买这条生产线的问题上意见始终没有达成统一,过长的决策过程让台湾方面逐渐失去了信心。
此时众泰的到来却恰到好处,经过几轮谈判众泰最终顺利买下这条丰田特锐生产线,为了保证在使用中万无一失,众泰将整套生产设备、模具甚至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一股脑的打包带回永康。2005年,众泰整车制造工厂正式落成,从台湾引进的生产线和工程师也如期到位,众泰终于扫清了一切障碍,开始真正实施自己的造车计划。
有成熟生产线和专业技师团队,第一批车型很快便从众泰工厂下线。然而首批车型的顺利下线却并没让吴建中高兴起来,在他心里还有一件亟待解决的“大事”。原来车虽然已经造出来了,但当时的众泰汽车却还没有“准生证”,理论上根本没法在市场销售。
与当年许多半路出家的自主品牌一样,此时众泰高管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倒不是企业不具备造车资质,事实上当时已经有好几家自主车企的申报材料在国家部委堆了两三年都杳无音信,审批之日遥遥无期。无奈之下众泰也只得效仿其他自主品牌,打起了与有资质车企合作,借壳造车的主意,而这似乎也是当时那种情况下众泰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法。
找到了方法,吴建中开始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他先后多次拜访北汽、一汽、昌河等拥有资质的国有车企,试图通过合作获得汽车生产资格,但由于种种原因,吴建中的这种尝试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而告终。上赶着不是买卖,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吴建中暂时放弃了与国有车企合作的想法,他认为还是找与自身企业身份更为接近的民营企业更有机会合作,就这样,吴建中将目光投向了广大民营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