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汽车
人民网>>汽车>>正文

传统与未来:汽车机械与电子的碰撞

车辙

2015年08月22日08:36  来源:汽车之家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传统与未来:汽车机械与电子的碰撞

  [导读]电子信息化象征了人类已经迈进了工业3.0,而电子智能化是工业4.0的标志。在此背景下,汽车的电子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对于音乐,有人喜欢木吉他的纯净和单一,有人喜欢电吉他的粗犷和多变;

  对于阅读,有人喜欢纸质书的清香和质感,有人喜欢电子书的便捷和环保;

  对于汽车,有人喜欢机械元件的简单和纯粹,有人喜欢电子元件的科技和智能。

  电子信息化象征了人类已经迈进了工业3.0,而电子智能化是工业4.0的标志。在此背景下,汽车的电子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每年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汽车电子就是其中的重头戏,电子展也变成了半个车展。

  ▲CES(ConsumeElectronic Show)

  当未来的电子科技入侵传统的机械技术,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机械仪表 vs 液晶仪表

  汽车仪表可大致分为三种:机械机芯表、电气式仪表、全数字仪表。拿手表做类比的话,分别对应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但手表反而机械的更贵。

  目前主流的是电气式仪表,通常是从变速器上的速度传感器获取信号,通过脉冲频率的变化使指针偏转或者显示数字,也属于机械仪表的范畴。优点是成本低、简单直观、可靠性高。

  ▲数字仪表

  可编程数字仪表(全数字)是近两年来豪华车热衷于装配的物件。它用一块液晶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物理表盘和指针,通过控制芯片和植入的编程软件来实现传感器通信、自动标定、简单的图形界面。优点是功能繁多、炫酷炸天;缺点是对视线角度和使用环境有要求,在极端天气、频繁振动、灰尘油污下的稳定性待考验。在售的宝马5系、7系、奥迪TT等车型都提供数字仪表,但价格不菲:宝马售前选配价格是5,400元,而售后配件价格是22,800元。

  ▲机械仪表

  机械仪表和液晶仪表,两者各有利弊;数字仪表是风向标,未来的两三年内将会很快出现在B级车甚至A级车上。但即便数字仪表科技感爆棚,一些主打纯粹驾驶和机械性能的跑车依然会“固执地”采用机械仪表。

  有人喜欢挑逗机械指针跳动的快感和真实感,有人喜欢数字仪表带来的智能和科技感,选择哪个完全取决于喜好和壕度。

  物理按键 vs 虚拟按键

  ▲传统中控台

  中控台作为汽车最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通常上方为车载多媒体系统,下方为空调控制区域,当然也有倒过来的“反人类”设计,但为数不多。

  ▲大屏幕中控

  自从特斯拉横空出世,大尺寸液晶中控台成了一时风靡。国产山寨导航很快模仿了这种高逼格神器。大屏幕的好处是设计简洁,功能集成度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因为屏幕越大,越不利于驾驶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开车这件事上,而且很容易误操作。

  ▲手势控制

  现在触屏和语音控制在汽车中控上已经初露端倪,不算新潮,而未来甚至可能发展手势控制。比如打个响指就能启动大灯、旋动手腕就可以控制音量、手指向天窗就能自动开启,这样的“科幻片”不再是梦想。

  中控台被大块液晶屏和诸多传感器占领的事情,注定只会发生在主打科技的高端车型上。但我相信,也有不少人喜欢普通物理按键那种细腻的阻尼和触感,以及闭上眼睛都能操作的熟悉感。

  钥匙启动 vs 无钥匙启动

  在老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演员偷车的场景,从中控台底部揪出两根电线擦碰几下就能点火。由于当今电子防盗已经非常普遍,这种方式难以得逞。目前有更为快捷和智能的点火方式,无钥匙启动。在电影《2012》世界末日中,宾利欧陆的声控启动一定让观众记忆深刻,这也是高端无钥匙启动的前瞻技术。

  如果说声控启动过于前卫,那一键启动绝对是时下普及率较高的电子装备之一。一键启动可分为按钮式和旋钮式,启动原理很简单,加装启动继电器后,通过吸合/断开实现给启动机的通电/断电;通常还配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检测钥匙是否在有效距离内,所以同时可实现无钥匙进入和锁车功能。优点是便捷,有科技感;缺点是停车容易忘记熄火;对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无钥匙锁车总是放心不下。

  ▲一键启动

  传统的拧钥匙启动虽然简单原始,但也更加可靠,而且也有人就偏偏喜欢插拔和拧动的快感。

  ▲未来汽车

  当互联网与汽车关系越来越密切,当智能电子科技不断入驻汽车,当电动机逐渐取代内燃机,那么,未来汽车到底是机械,还是电器?

  电子和机械,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不同的风格和功能。对于不同取向和需求的人来说,只要它足够优秀,都有它存在理由。

  也许当我们年过花甲,看着满世界的电动车,也会怀念起内燃机的,那种汽油燃烧的原始、曲轴传动的直接和排气系统的轰鸣。

  ——————————

  冷静思考、独立报道与价值分享,旨在让你更深入了解汽车业,更懂车!微信公众号:车辙(长按复制:cartracks),可扫下面的二维码直接订阅,更多精彩!

(责编:吴晓琴、王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