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小伙送快递攒百万家产 买车买房娶媳妇(图)【2】

2014年11月13日08:34    来源:东北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小伙送快递攒百万家产 买车买房娶媳妇(图)

  “双11”一天能赚三四百

  昨天是“双11”,尽管市民抢购的物品还没有集中到,但是各快递公司都已经严阵以待了。早上不到8点,申通新村分公司的工人就都已经到岗了。

  赵凤江说,每年的“双11”,快递员们的心里都特别矛盾,“双11”是赚钱的机会,可那罪也真够受的。以他们公司为例,平时一天来件的数量在1000件左右,可是每年“双11”,“双12”之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暴增到2000件以上,快递员每天从早上六七点,一直送到晚上八九点,有时去送件的时候,客户已经在家里睡觉了。

  今年,为了备战“双11”,他们公司半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了,除了把亲戚朋友动员起来之外,还临时招聘了几名快递员。即便是这样,压力依然很大,当然,钱也会多赚不少。

  赵凤江告诉记者,以往每年“双11”,“双12”之后的几天,每天的收入都能达到三四百元,虽然忙点、累点,但是非常值得。今年“双11”,市民网购的物品已经陆续发往大庆,预计未来几天,他们公司每天每个快递员都需要送出二三百件以上的货物。一天收入三四百元应该没问题。

  头脑灵活会来事能多赚钱

  赵凤江说,同样是快递员,干同样的活,但是赚钱的多少却差异很大,会干的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冒高的时候能赚七八千,可是不会干的,一个月2000多的也大有人在,这里面就有一个会不会干的问题。他送快递的时候,就会比同事每月多赚一两千元。

  其实技巧很简单,快递员的收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送件,另一部分是收件,只要你多送,多收,赚的钱自然就多。

  想送得快,就要熟悉自己负责区域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区,甚至每一栋楼,甚至要记清楚老客户家几点有人在,什么时候家里没人,并根据路程远近和配单量来规划自己的配送路线,路线越合理,配送效率就越高,送得就越多,赚得也就越多。这行干时间长了,基本还是很容易掌握的。

  另一方面,就要考虑多收件了,收一个件就会有10%—20%的提成,这部分收入不同快递员的差距就比较大了。想要多赚这部分钱,就得勤快、会来事,比如上门收件的时候一定要守时,说几点就是几点,不能让客户等你。能上楼的一定要上楼,不能让客户给你送到楼下。一旦出现差错不能推诿,要主动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而客户认准你,有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你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工资不低但流动性很大

  “快递员的收入其实每年都在涨,2007年人均工资也就1500元左右,可是,现在快递员的人均收入已经接近4000元了。7年时间,涨幅超过一倍,如此大的涨薪幅度,不能说不大。可是,即便是这样,快递员的流动性还是很大。”赵凤江无奈地说。

  为了保持快递员队伍的稳定性,赵凤江想到了通过交“五险”的办法把人留住,只要工作满一年,全部交“五险”,这相当于有了七八百元的底薪,可是即使这样,在他们公司干超过一年的快递员也只有一个。

  针对此现象,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楠认为,蓝领收入达到或超过白领,在国际上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英国,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级的技术工人,平均年薪可以达到24000英镑到26000英镑,而英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到25000英镑。在澳大利亚,一些蓝领工人平均周薪达到1229澳元,而一些行业白领平均周薪只有1085澳元。但国外蓝领取得高收入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这点快递工人是不具备的。

  因此,与其给快递工人较高的工资,快递企业更应该关注快递人员的“职业疲劳”现象和行业人才培养,相比拿七八千的工作,如果企业通过合法而稳定的雇佣关系,配合必要的职业培训,以及正常的岗位上升机制,留住人才的机会可能更大。

  快递员很难持续高收入

  刘楠说,正如赵凤江所说,快递员都是按件取酬,送一个件多少钱,收一个件多少钱,都有统一的标准,这意味着干得越多收入就越多。这样一来,处在人口密集的小区,消费能力突出的小区,以及好的商业区等生意好的快递公司,收入就要比偏远地方高出很多,另外,各快递公司业务量的多少也不一样,生意好的快递公司快递员的收入也会比生意不好的快递公司高出不少。

  刘楠认为,尽管有些快递员看起来收入不少,遇到“双11”甚至月收入七八千元,但从整体行业看,这样的“高收入”中较大一部分有着不可持续性和不稳定性。

  “双11”、“双12”等都是电商制造的节日,是一种营销的模式,它造成的后果是人为制造了“暴饮暴食”式的消费高峰,一天交易额四五百亿,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这其实反映了社会流通体系不够健全,说白了就是买家和卖家中间的环节太多,没实现完美的对接,于是,有了所有人集中在特定时间找便宜的现象。

  这种“暴饮暴食”式的消费高峰,其实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阶段性的高峰之后,就是行业整体的不景气。此外,“双11”带来的快递压力有时需要快递企业半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才能完全化解,快递员加班加点,南方甚至出现快递员累死的新闻,这种忽冷忽热状态,对快递员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刘楠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消费者的这种消费模式,和包括快递公司在内的下游链条行业的应急机制都并不理性,也必将不会长久,这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上一页
(责编:窦明、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