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政策利好遭市场喑哑 新能源汽车市场迟滞调查【3】

2014年08月29日1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策利好遭市场喑哑 新能源汽车市场迟滞调查

  为宝马提供动力锂电池BMS系统的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在中国如果没有整车生产资质,即便像该公司这样生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厂家,也是不能生产和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

  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规定,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准入门槛非常高,资质主要集中在几大国企和起步较早的部分民企手中。没有生产资质就意味着产品无法销售和上牌,从而限制了业外企业迈向电动车的步伐。

  尽管有分析称,目前整个产业处于前期开发阶段,需要较大的财力、物力等投入,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让具备传统汽车制造优势的传统车企来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基于传统汽车生产制造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实际上是不太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墨柯分析说,从特斯拉以非汽车企业身份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经验来看,中国也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以及市场力量进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美国任何商业都是可以横空出世的,在美国拥有这样的土壤。”均胜电子前述负责人详细分析说,“比如特斯拉此前既没有做过汽车,也并非专门关注能源或者IT,一个这样的‘三不’企业,却只需要通过到美国商务部报批一下,就可以生产新能源汽车;本身并没有太多积累,就可以主要依靠资本的力量,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做得风生水起。但中国依然按照传统的汽车观念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显然没有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这是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难以走向真正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墨柯举例说,浙江某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一直想进军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但是由于缺少相关资质,最终不得不辗转租用海南某家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作,最后汽车品牌也只得由这家整车制造企业冠名。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难以真正启动的背景下,即便具备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感到力不从心。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曾表示:“靠一家企业去做电动车市场的培育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市场需要大家共同培育,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墨柯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主体并没有完全市场化。“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状态很像是‘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获得‘入学’的准入资质之后,谁能保证这些企业还会继续‘好好学习’呢?其实,要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应该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改用‘自考’模式,允许参与进来的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自学成才’,通过市场竞争的力量快速提高动力电池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带动这个市场做大做强。”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松动”门槛。该人士透露,在日前召开的发改委的内部闭门会议上,有发改委官员明确表态,为推动电动车发展,将特批不多于三张的电动车生产牌照给现有整车企业以外的非汽车制造商。中汽研方面也介绍,已经起草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提议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据悉,该政策草案已提交给行业主管部门,然后递交国务院审议,最快将于今年年底获批。

  “这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走向市场化竞争和内生性增长的关键一步。”知名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李洋对此持欢迎态度,“放眼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其开放、充满竞争,那么也会充满活力。传统的汽车产业准入门槛设置太过苛刻,整个产业的竞争并不充分。如果主管部门让很多的竞争者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中,一开始就造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局面,那么产业的发展将相对更加健康。”

  记者最新获悉,以生产农用车为主的时风和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打产品的万向,都在为拿到电动车生产牌照而努力。但在墨柯看来,仅仅三张牌照还远远不够。“要想带动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制造生产中来,等到相关产品真正走向市场再加强监督和管理。”墨柯解释说,只有将目前的监管环节后移,才能真正理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机制障碍。

  白玫在放开相关牌照方面则持谨慎态度。“一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门槛会不会降低?汽车安全技术是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技术投入、技术积累的结果。新能源汽车企业归根到底生产的还是汽车,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不能因为生产的是新能源汽车就降低安全性门槛。二是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规模是否有可能无限扩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放开的结果是加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

  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全民寄望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面临着尽快实现从“政策轨”到“市场轨”的切换的问题。通过扩充参与企业队伍等方式激活生产端市场的创新能力,培育更具创新能力的“鲶鱼”搅活全产业的市场竞争,从而真正培育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头,带动这个新兴产业提速发展。“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切换窗口期正在来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的时间节点,放大市场本应凸显的力量正在成为最佳选择。”

上一页
(责编:陈君(实习)、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