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私家车6年内免检 官方答疑 各方反应【3】

2014年05月17日10:1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私家车6年内免检 官方答疑 各方反应

  □新闻背景

  车检有效果各国都采用

  据了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是制度实施以来,对保障车辆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平均每年检验汽车7000多万车次,发现严重安全隐患车辆300多万辆。但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截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汽车保有量从2003年的2421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1.37亿辆,10年间增长了4.6倍,并继续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检验机构数量却呈现严重不足状态。

  据了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机动车检验制度。私家车的检验周期欧洲国家4年内免检,日本3年内免检,以后每2年检1次;我国香港、台湾分别为6年、5年内免检,以后每年检验1次。在澳大利亚,购买5年以内的新车并不需要检测,只需要购买第三方交强险,5年后则必须实施年检。在德国,所有车辆的检测周期和标准完全相同,新车需要在3年内检测一次,其他车辆则必须每2年做一次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车辆安全性和尾气排放标准是否达标。

  □其他措施

  便年底试行民跨省年检

  [新规]简化检验工作流程,业务一次性办结。有条件的检测场,要开通电话、网络预约检车。推出周六日、节假日不停检。今年年底前,将实行全省范围内异地年检,试行跨省异地年检。

  [解读]新规要求地市范围内可自主选择检测机构,今年12月31日前实行全省内异地年检,并试行跨省(区、市)异地年检。除大型客车、校车外,其他小轿车可以直接在车辆所在地进行检验,领取检验合格标志,取消了事先在登记地车管所办理委托检验的环节,简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年底前将在全国完成推广。

  整合安全检验和环保检验流程,在同一检测场要一次性办结,不在同一检测场的,不得强制先行进行环保检测。检测场还要增加免费导办人员,推行周六日、节假日检验机构不停休制度,实行延时服务,推行以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开展检车提醒服务。

  清政府背景理需要退市

  [新规]公安、质监等政府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律不得举办检验机构,相关公职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检验机构经营。今年9月30日前,进行自查清理,对已经开办、参与或变相参与经营的,要立即停办、彻底脱钩或者退出投资、依法清退转让股份。

  [解读]据了解,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目前一些地方公安、质检等部门及下属单位仍在开办或参与经营检验机构,影响了公正行使监管职权,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甚至成为滋生腐败问题的温床。两部委此次要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市场化,彻底做到政企分开。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脱钩清退要彻底,坚决斩断利益关系,对不按规定脱钩、明脱暗不脱,或者以各种理由、借口不执行脱钩规定的,要立即停止检验,停止核发检验标志,对相关责任人员要严肃追责。对拒不执行者,将移送监察部门从严处理。通过推行政府部门与检验机构脱钩,由经营者转变为监管者,回归角色定位,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和权利边界,更公正地行使监管职责。

  监出假报告管撤销资质

  [新规]检验机构如被认定出具虚假报告,最高可处检测费用的十倍罚款,并撤销检验资格。从明年5月1日起,不使用全国统一监管系统的,将不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解读]针对有检验机构检车不严格、不规范、走过场等问题。两部委表示,检验机构将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新的检验合格标志上将标注检验机构名称,接受社会监督和责任倒查。对机动车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经事故鉴定认定涉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严格倒查检验机构的检验情况,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检测机构要按要求安装视频、数据监控设施和系统,实时采集、实时上传,并在明年5月1日前接入全国统一联网临管平台。

  如检测机构存在不合格设备,要求车主到指定场所维修或保养,推诿或拒绝处理投诉等,将从重处罚。严惩一批内外勾结、公然卖证、坑蒙群众的不法人员。凡违法违纪的,该辞退开除的坚决辞退开除,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车检之路

  2000年车检改为新车两年一验

  从最初的手工检验到半自动检验,再到全自动检验。从唯一一家到不堪重负,到雨后春笋“吃不饱”,再到忙得不可开交“堵成粥”。我国的验车制度由来已久。以北京市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从人工检到半自动

  据统计,1978年,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7万辆。80年代初,由交警进行人工检测,项目包括雨刷、灯光、外观等。其中检测刹车性能时,交警会在马路上临时断一段路,由司机驾车然后查验车辆刹车性能。

  1988年,本市第一家检测场——北京7453检测场在黄寺附近诞生,仅有一条半自动的检测线,所以还需要加上人工操作才能完成机动车验车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从吃不饱到忙不开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北京机动车数量增加,检测场随之增加至10个左右,当时实行的是划片验车制度,各区的车主前往对应的检测场进行验车。此时,验车过程开始给人留下“微堵”的感觉,原因主要在于验车程序很严,比如检测灯光,如果达不到标准,就需要校正,因此一辆车往往需要上线检测四五趟才能完成整个过程,这开启了验车车辆排队的历史。1991年,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2.5万辆。

  1995年前后,随着平谷、怀柔等郊区县开建自己的检测场,本市检测场数量再次增加,并打破划片验车的制度。当时,投建一个检测场的费用为四五百万元。检测场数量增加的最初,出现了“吃不饱”现象。但随后,机动车数量大为增长,从1995年的82.5万辆增加到了2004年的近230万辆,每年平均增加10多万辆机动车,检测场由“吃不饱”变成忙得不可开交,车主们验车需要排队。于是,“车虫”应运而生,并成为日后检测场行业饱受诟病的一大弊端。

  21世纪前10年从年年检到隔年检

  验车制度实行以来,验车项目没有出现过变化,但验车制度曾于2000年改变过一次,由最开始的新车一年一验,变化为新车前6年内两年验一次。另外,验车方式中尾气检测方式出现了变化,随着技术的提高,从原来的车辆怠速检测变为现在的工况检测,即实际道路状态下的尾气检测。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道交法》)颁布实施,其中对验车作出明确规定。正是因为验车环节有了法律上的支撑,本市检测场再次得到迅猛增加,从此前的20多家增加到43家。  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本市检测场数量再未增加。一般而言,本市检测场拥有两至三条检测线,而最多的达到5条检测线,检测线最多的检测场当年曾投以亿元才建成。2004年开始,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飞猛进。先是每年增加近30万辆车,到2010年达到最高峰,一年增加新车79万辆。其后,随着本市实行车辆限购政策,机动车增加的速度被“刹”住。

  □制度之争

  深圳政协委员提车检“三宗罪”

  在今年年初深圳两会上,深圳政协委员张学虎提交《关于取消私家车强制年检的提案》。他表示,目前机动车强制年检制度混乱、流于形式,耗费社会大量时间金钱,建议取消强制年检,推动年检市场化方向发展。无独有偶,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取消7座以下私家车的年检。而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年来,针对“私家车年检制度”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据了解,设立机动车年检制度时,是出于保证公共交通安全的考虑,尤其在我国机动车私有化发展初期,私家车主对汽车知识了解较少的情况下,这一制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汽车品质的提高,车主注重对爱车的保养,通过验车找“毛病”的功能也日渐削弱。同时,验车还出现了排长队、过程繁琐等弊端。而且有时候检测场的服务还令人不太愉快,更别提涉及到的“车虫”问题了。

  据深圳媒体报道,张学虎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还曾列出了汽车年检制度的“三宗罪”。

  ◎车检三宗罪

  1检测单位未见担责

  张学虎表示,机动车年检目的是保证交通安全,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车辆检验部门应当对检查合格后的车辆负有一定安全责任。但是,尽管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却未看到一起事故后检测单位被追责的案例。另外,几年来,汽车因为安全隐患每年都有数起被召回事件,但所召回汽车中,未出现过一起问题车是由检测单位发现的,这足以说明机动车年检起不到维护交通安全的作用。

  2推高成本浪费资源

  张学虎认为,根据媒体的报道,一些检测场门口往往都有有偿帮助车主验车的“车虫”,“车虫”与检测场形成灰色利益链条,只要车主肯掏钱给中介,车况再差也能“合格”。如果走正常流程,验车时诸如“调灯光收费”等潜规则比比皆是,即便是刚买的新车也能检出“毛病”,伺机刁难,导致检车成本高昂却效率不高。因此,车检推高了用车成本,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3干预市场滋生腐败

  张学虎称,汽车尤其是私家车的责任主体是车主,车辆安全由生产厂家负责,汽车从出厂到报废应由厂家监督维修店对汽车在定期保养时完成检验,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由厂家召回车辆修复。而目前所实行的车辆年检制度权责不清、滋生腐败、效率不高。(记者 袁国礼 钱卫华 黄菲菲 聂辉)

上一页
(责编:夏晓伦、刘然)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