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315汽车维权特别策划

汽车三包说得漂亮做得模糊 消费者大多不明就理【3】

2014年03月05日15:50    来源:今日早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汽车三包说得漂亮做得模糊 消费者大多不明就理

  三包凭证

  和保修保养手册

  问题多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汽车生产者信息备案公开情况评估结果》,评估显示,截止2013年12月16日,已对104家汽车生产者提交的汽车三包备案信息完成评估,共发现13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包凭证和保修保养手册两大类问题。

  其中,三包凭证上主要有5项问题:

  一是部分汽车生产者备案的三包凭证中,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以及汽车系统的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少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是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多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是根据VIN定制的特殊零部件范围多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四是根据VIN定制的特殊零部件所占用的时间不计入修理时间;

  五是没有备案三包凭证,或者三包凭证内容不全。

  另外,保修保养手册上主要有8项问题:

  一是强制要求用户到4S店维修保养,否则免除消费者三包权利;

  二是有些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被生产者排除;

  三是不承担轮胎保修义务,有13家生产者在保修保养手册中规定,汽车生产者不承担轮胎保修义务,轮胎的保修由轮胎生产商独立承担;

  四是里程表无法确认行驶里程的不予三包;

  五是限定消费者对车辆的加装、改装;

  六是不承担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

  七是文件的单方更改权和最终解释权问题;

  八是部分生产者未备案保修或保养手册。

  根据质检总局的评估,多家车企在三包备案信息中把本该享受三包的零部件排除在外或归入“易损件”、“特殊零部件”;甚至有部分车企至今仍未向质检总局进行三包信息备案。这足以反映车企在面对三包规定时的消极态度和投机心理。

  这与三包实施之初形成鲜明对比。去年9月,在政策实施之前,大部分车企均高调宣布消费者购车可提前享受三包政策,这也让外界对汽车三包充满美好憧憬。如今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成功的营销。

  此次质检总局的评估,主要针对的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规范执行三包规定方面的漏洞,而对于三包规定本身的不完善之处,并未过多涉及。另外,对于车企整改不力或情节严重的,质检总局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面对不小的三包成本,这样的惩罚措施对于车企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可谓一目了然。

  虽然质检总局的此次“表态”似乎有些偏软,但其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汽车三包规范执行的态度可谓相当明确,加强监管的信号确认无疑。

上一页
(责编:王秋鳗、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