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权
想说监督真的有点难
“如果你的汽车产生维修纠纷,你最先想得到谁的帮助?”记者在杭州武林广场做的一份调查,有一个让人觉得很尴尬的结果:50个受访者中有27人选了“我的汽车有话说”的广播节目,18人选择消保委,1人选择杭州汽车维修行业联合会,4人选择“其他”。
这的确是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事实:第一,在我们的采访中,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评判质量、维修好坏;
第二,很多消费者在遇到相关纠纷后,无法像找110、120一样找到清晰的维权指向,车主把投诉更多地寄托了消协,寄托给了拉横幅等非理性维权,还有人觉得“我的汽车有话说”才是最管用的。
汽修市场上的乱象,该由谁来监督?这个问题似乎答案很模糊。
根据《杭州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规定,杭州机动车服务管理局负责杭州市主城区的机动车维修业管理工作。工商、质监、公安、价格及环保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同管理。
昨天,记者联系了杭州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坦言,在现行的监管中,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行业开放度大、准入门槛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无序竞争明显,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失范、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在机动车维修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管理不当而引发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一些无证经营的非法维修店,在处罚中也存在着难度等。
“目前,杭州主城区各类维修企业近900家,相比之下,我们监管力量存在严重不足。对此,我们正在研究利用信息手段进行管理,以弥补日常监管力量的不足。”
除了监管力量的不足,在纠纷的鉴定和处理上,消保委层面也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去年有关的汽车消费投诉量预计超过1500件,和售后/维修有关的投诉量可能会达到约500件——这仅仅是来自各级消协的统计,数据并不精准,实际上汽车维权案例数量远高于此。
“这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一方面消保委没有执法权只能协调;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更加信任媒体的力量。”杭州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提高,纠纷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
他进一步解释说,截止到去年12月20日共收到有关汽车类投诉80多件,其中约3成投诉和维修价格高、以次充好、重复维修有关。“我们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汽车的是非很难判断,所以一切得依照鉴定报告,而绝大部分汽车问题都无法鉴定,更不用说拿到报告。”
面对陷阱,可以这样“拆招”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什么毛病,最好到4S店修理,或者到自己定点的厂家,这一方面能保证零配件的纯正,同时在修理上也能使你放心。
●如果在外地,特别是一些小地方车子坏了,必须到一些小店去修理时,你首先拨通自己熟悉的4S店电话,详细讲述车子的症状,咨询之后,再让当地的修理厂修理,最好让4S店经理和修理工通一下电话。
●如果有时间,不妨在旁监看修车过程,并把换下来的配件拿回家,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爱车在店里过夜。抽时间再到4S店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零配件假冒等问题,可以追索。
●如果被告知发动机要大修,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不要马上同意,要尽量咨询几家修理厂,特别是4S店。本报记者 柏建斌 鲍亚飞 孙燕/文 梁津铭/制图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