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告别黄标车
未来将重点治理国二及以下标准机动车 以2006年前老旧车为主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12月5日)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截至11月底,本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42.6万辆,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解决了黄标车问题。接下来,本市将把国一、国二车和重型柴油车作为重点治理对象,以2006年前的老旧机动车为主。
分析表明,在世界各国大城市中,排放污染最严重的老旧车虽然仅占保有量的20%左右,但排放量却占机动车排放污染总量的50%至60%。为此,多年来本市通过采取疏堵结合方式,不断推进老旧车的淘汰。本市自2008年起集中治理黄标车。据市环保局通报,2014年11月底,本市共淘汰老旧车42.6万辆,其中政府已拨付财政补助资金9.75亿元,为22.7万辆老旧车车主发放了补助。经核算,淘汰的这些老旧机动车每年可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排放共计13.5万吨。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国一、国二车和重型柴油车将成为本市机动车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目前,本市现有国二及以下标准机动车97.1万辆,占全市56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17.3%,但是占到机动车直接排放污染总量的三成。其中,国一及以下汽柴油车39.1万辆,国二汽柴油车58万辆。
释疑
治理空气污染为何总以机动车开刀?
当前,有人质疑机动车固然有污染,但燃煤、工业生产等的污染更厉害,为什么总是拿机动车开刀?
对此,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多年来,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一直都是多管齐下、协同减排,不只是抓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抓燃煤、工业、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包括露天烧烤、餐饮业油烟、乱烧树叶垃圾等也都在整治,这些措施都是对应不同污染来源所采取的。
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到现在,一刻都未停止,落后产能退出、燃煤一再压减、机动车不断提高排放标准等,使多项污染物多年持续下降。到了现阶段,污染形态发生了变化,污染来源已涉及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到了“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阶段。
“APEC蓝”印证了本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路与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准确性,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要求,做好压减燃煤、工业污染减排、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针对机动车污染,从控制总量、提高油品和车辆排放标准、经济政策导向、发展新能源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多方面措施,综合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强度,实现清洁空气的目标,使“APEC蓝”常驻。(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