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东四街道二条社区,社区停车自管会的管理员指挥车辆有序停放。郝飞摄
最近1个月,北京市交通委的78个党支部、1400余名党员利用工歇时间,遍访本市城六区的107个典型社区,问诊“停车难、停车乱”。最快11月,这些社区停车现状调查报告将出炉,每个社区的“病例”中都将涉及一份社区平面图,一张填写了停车资源现状的表格,还有一份“初诊药方”。
市交通委机关党委书记韩玉虎说:“选取的107个典型小区基本覆盖了社区停车的各类特征,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城六区居民停车的现状以及待挖潜的部分。这将是本市首份城六区典型社区停车调研情况报告。”
超半数被调研社区停车难
被问诊典型社区名单上包括平房和楼房社区,被细化为回迁型、宿舍、物业管理、保障房、业委会管理等不同类型。同时,新建小区也在调查范围内。
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区和西城区调查区域约占4成;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占6成。其中东城区有24个社区,西城区20个,丰台区16个,朝阳区16个,石景山区16个,海淀区15个。
这份名单表格中有一栏填写了社区特点描述。这是交通“大夫”走访前进行的摸底结果。107个社区的描述分类有30多种,其中只有个别社区的描述是“专人管理”、“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
保守估算,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研社区“停车难、停车乱”。大约28个社区被定义为“老旧小区,停车无序”。19个社区的描述栏中写着“停车难”,主要是缺乏车位配建等。其中有些社区因为建设年代比较早等原因,根本没有配建任何停车位。还有三四个社区有停车方面的矛盾待解,有的是地下有车位,但是租用费偏高,有些是私自安装地锁,车位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另外,从名单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停车的新尝试。比如大约10个社区正在尝试或者已经实现了停车自治管理,还有的社区是由居委会、单位牵头管理停车秩序。有一些社区则将停车设施“平改立”,建设了立体停车设施。
调查范围包括“违法车位”
调研停车,不是简单数数车位。一些“违法停车”区域和可能利用的区域也在调查范围。每个去调查的党支部都有一本39页的工作手册。手册写明,调查范围包括社区居民居住区域;社区区域内公共建筑,比如办公楼、学校、商场和医院等;社区周边路外公共停车场;社区周边道路以及社区周边一些可能用于居民停车的区域。
另外,调查中还需要填写一张表格并撰写一份报告。每份报告都要写明社区的基本情况、停车供需情况、停车管理现状、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与对策等内容,要求图文并茂。
停车实况每天回传两次
除了常规的静态停车调查,这次还特别设置了动态调查。从9月20日至10月20日,每天10时和22时,社区里停放车辆的现况都会进行统计,调查信息可以通过APP软件上传。
工作人员还需提交每一辆车是否在停车位内,停在非车位内的是否影响了周边车辆进出等信息。对于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的小区,交通部门还会征集全天车辆进出刷卡的信息。
“这种做法主要是希望了解小区真实的停车需求,比如通勤车有多少,有多少是‘僵尸车’等。”韩玉虎说,“选择9月20日至10月20日调研,主要是希望掌握节假日及前后期停车需求的变化。”
虽然去基层实际调研的党员都是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但并不是每一位都从事与停车有关的工作,因此,后期数据分析、建议落地需要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和停车部门来完成。这些数据目前已经基本汇总,下一步将梳理分析,成为今后停车设施建设、规划以及静态交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时的数据支持。一些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可行,交通部门将逐步推进落实。
破题尝试
现象
居民掏钱请志愿者看车
临近中午,在东四二条胡同惟一的进出车口,王大妈正在指挥车辆停放,她是居民自管会请来的志愿者之一,每天要值6个多小时的班,负责管理胡同里的停车秩序。
1个多月前,东四二条社区召开居民大会,成立胡同停车自管会,通过发放3种车证实行停车管理:一种是人户相符的,每个月交150元;一种是人户不符的,比如租房人、子女住在父母处的,这些与房本信息不符的人,就得办理每个月180元的停车卡;还有一种临时证,每个小时交4元。这些钱叫赞助费,用于支付志愿者们的工资等。
东四二条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自治讲究原则加灵活,自己家门口的事儿,大家商量着来。随着这种自治模式的推广,今后赞助费的收取额度也会随时变化。比如车位循环利用率高了,赞助费就有可能少交。”
追访
停车自管收费权亟待法律支持
目前希望通过自治管理停车的社区有很多,但这种自治的模式存在推广难点。一位停车管理业内人士说,停车自管会没有法人,不具备收费的权限,必须有法律法规的及时补充,例如究竟需要配套建设哪些基础设施、需要履行哪些手续等均无法可依。
交通部门介绍,此次调研报告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记者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