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王溪 实习生 孙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6日表示,目前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现已查明,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自7月25日央视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以来,至今已有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等多家汽车厂商宣布调低其进口整车以零部件在国内市场的售价。其中,捷豹路虎相关车型的售价调低了20-30万元;奥迪也随之调低车辆零整比(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以奥迪A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从411%降至291%。
据悉,从2011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已经三年,超过其他领域半年的调查时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从2012年开始被授权成立专项调查组,针对汽车行业存在的反垄断问题展开调查,并不定期地向发改委提交调查的阶段性报告。尽管众多车企纷纷做出“缴械投降”之低姿态,相关主管部门仍有高举铁证、穷追猛打之势。
长期以来,国内消费者对同品牌、同型号汽车国内外骇人的差价怨声载道。其实,同款车型国内外售价有别本属常态,然而一些进口车售价是国外同款的3、4倍,差价高达百万元以上。
记者在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7个高档汽车品牌的海外官网上查询了30款车型的售价,并与其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进行比较后发现:所有车型均高于国内售价,且差价大约在20-100万元不等。
以奥迪Q7 40TFSI为例,海外市场售价为4.77万美元,按目前1:6.17的汇率折算,折合人民币约为29.43万元。而这款车在国内售价为133.9万元,国内外售价之比高达4.5倍,差额达到了104.5万之多。
同样,捷豹XKR 5.0L、奔驰GL450 4MATIC这两款车型的国内外售价差额也达到了4倍多,售价差额分别达到了191.6万和119.9万。在记者统计的共计30款车型中,国内外售价之比达到200%即两倍以上的车型占到26款,约为86.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