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汽车租赁企业限令之我见:放开手,海阔天空

2014年08月17日1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汽车租赁企业限令之我见:放开手,海阔天空

  最近,北京交通委下发了《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因为这么一通知,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刚刚有些蓬勃待发展的打车软件涉足租赁车市场的行为,会一下子死得很干净。甚至有媒体断言:“打车软件面临猝死”。

  近年来,打车软件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打车软件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很大的波澜。这一次,就是一个典型。

  为什么?因为打车软件的出现,确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无论是出行的乘客,还是的士司机,都对打车软件叫好。但是,打车软件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孕育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如果触动政策底线,一下叫停的话,前功尽弃,一切归零,这对一个企业,或对一个行业来说,该是怎样结局?

  所谓政策风险,是在说,这一领域在政策上,在法律法规上,还有许多不明朗,不确定的地方。比如,我国在对“约租车”是否应该等同于出租车——也就是说,是否应该与出租车同样的法律概念去约束——本身就有不确定性。

  比如,被北京交通委定性为“违法违规”的一些约租车行为,在国内其他如苏州等城市,就属于正当的合法合规行为,或没有被定性为违法违规的行为。在法律上没有被明确规定的行为,是应该从严而禁,还是应该只要法律上没有认定是不可以的,就可以行为呢?显然,答案应该是后者。

  纵观几十年来,公共租车领域,一直是整个中国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与便利,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安宁与人员的有序流动。而这一领域几十年来的正常运行,充分证明它是成功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有的出租汽车外形统一、车型单调无法满足人们丰富的出行需求。团体和个人的商务、休闲、旅游用车大量增加,公共租车领域所呈现的个性化、高端化,多样化的格局,其需求量也早已不是10年前,20年前所能相提并论。

  从国外来看,在欧美、日本以及我国香港,除出租汽车外,“约租车”应该是最为流行,甚至,此类市场在欧美国家是出租车市场的数倍之多,成为公共租车领域的主力。反观中国,这一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近20年来,几近停滞不前,这与市场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

  突破这一格局的瓶颈何在?恰恰是这一领域法律法规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一领域始终处于“维持现状”的状态。尤其是会涉及到私家车,以及所谓“黑车”是否可以介入这一领域的重大课题。正所谓,一放就是一大片。一抓就死一大片。

  我们是否应该看到,打车软件的出现,或许正是破解这一僵局的一步好棋?

  正如我们前期看到的,在人们思考如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应该是自然发展,还是归入电召系统统管的大课题下,最终选择的是“只监管,不调度”的“北京模式”,这是一个成功的好经验。

  或许人们会说,公共租车市场太复杂了,一枝动,百枝摇。多年来,管理很难,治理很难,能够获得目前的成就,难能可贵。尤其如北京,即使前期是那样的“开明”地发明了“北京模式”,但在遇到租赁车市场的变局时,还是选择了守势。由此可见,要维持住这一行业的稳定与安宁,是多么重要。

  但是,如果换一个脑筋来想,正是一成不变的时间太长了,社会问题的积淀也最为深厚,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正是破局的好手筋?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现实来看,打车软件的出现,确实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解决不了的困局,比如,乘客与司机的安全信息问题,营运的管理问题,以及乘客与司机的信息互通问题。这些在过去的时代,要花费极大精力去调节,去整治,去管理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恰恰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

  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可能顺势而为呢?

  这再一次告诉人们,在复杂而棘手的市场问题面前,我们究竟应该是伸出市场之手,还是应该伸出政府之手,来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应该永远牢记的或许应该是:收回政府之手,放开市场之手。

  放开手,海阔天空。(郑常泰)

(责编:曹淼、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