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一名出租司机的“选客”之道
昨天晚上6点,正值北京交通晚高峰时段。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某打车软件叫车,行程安排是从东三环前往东五环外。在打车软件上输入目的地后,订单发布出去。打车软件界面上的信息显示,100秒时间内,订单被推送至附近的900余辆的士上,但倒计时结束后,北青报记者的订单无人应答,打车计划没能成功。
随后,北青报记者以前述行程安排三次发布订单,尽管打车软件的界面显示订单已被推送至900余辆的士,仍无的士接下订单,出行安排并未成功。
北青报记者使用的打车软件在提交订单时,会提供一个增加5元调度费的选项。北青报记者再次以从东三环前往东五环外的行程安排发布订单,同时增加5元调度费。很快,一位的士司机通过电话联系北青报记者,问清目的地后,表示将尽快前来接送。
“不少司机都会判断订单值不值得接。”的士司机范师傅在去年9月安装了某打车软件,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乘客通过打车软件提交订单后,订单会传送至附近的士上,通过语音播放订单的行程安排,不少司机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是否接单。
接不接这笔订单,范师傅有自己的判断。据范师傅介绍,平均每天会通过打车软件完成七八笔订单,他通常会根据距离远近和顺道来决定是否接下订单。
“声音里面乱哄哄的,说明乘客人多,就在繁华的路段,这样我们一般不接。”范师傅表示,这样的乘客极有可能通过软件提交打车订单后,等不及,就在路边招手打车,从而使得订单流失,的士司机白跑一趟。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普及较高的打车软件不仅可以让乘客增加调度费打车,也会有软件所属公司随机发送奖励,增加的士司机接单的积极性。范师傅说,有些奖励很高,50元到100元都有,所以很多司机面对这样的活,都会比谁反应快,快速按下手机上的接单按钮。
(文/记者 罗京运)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