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停车费从8月1日开始涨价,说是为了治堵。有媒体记者从7月下旬就开始搜集官方每天发布的交通拥堵指数,发现整个8月广州中心城区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反而恶化了——停车费涨价治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此广州市交委有关人士说是因为时间太短,“目前涨价实施才一个月,对于一项交通管理政策来说还很难完全发挥作用,而且七八月属暑假期间,对交通拥堵指数也可能有影响。”据说目前政府部门也在密切跟踪广州交通拥堵的变化,将会有一个全面综合的绩效评估。
停车费刚涨的时候,路边咪表停车大减,广州市物价局有关人士的说法是“停车少就证明达到效果了,涨价就是为了让车少进中心城区”。记得当时我还在心里嘀咕了一下:这逻辑也太混乱了,停车少并不意味着车少进中心城区啊,我开车在路上兜圈子行不?我乱停乱放行不?一个月下来果然如此,按照媒体前天的报道,由于乱停车的现象增多,反而给路面交通“添堵”!
今年三月全城热议停车费涨价,广州物价局在回应质疑时说,“预测两个(停车费涨价)方案实施后,近期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将分别下降11.2%和11.9%,主干道车速将分别提速4.13%和5.07%,拥堵指数将分别降低7.47%和9.27%。”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可能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样的结论可能被认为不具有什么“科学性”,所以我完全赞同交委有关人士的说法,对广州停车费涨价治堵这项政策来一个“全面综合的绩效评估”。
现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绩效评估什么时候进行?交委有关人士说一个月时间太短无法比较,那么多长时间才可以比较呢?而且,既然一个月都嫌时间太短,何以停车费涨价的当天物价局官员就能够说出“停车少就证明达到效果了,涨价就是为了让车少进中心城区”的话呢?同是政府职能部门,说的话为何逻辑上南辕北辙?
另外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评估以后怎么办?有媒体认为“停车费涨价或根本对治堵没效果”,如果经过绩效评估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项政策当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反思这个政策的教训?
记得就在七月份一则网友叫板广州市物价局某副局长的段子在网上发酵疯传,网友说该副局长在新闻中对镜头声称涨价咨询过专家,停车费大涨60%-100%会明显改善交通情况,“假若两月后没有任何改善,是否就此引咎辞职?”(作者是广州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