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汽车

特斯拉营销做得好不如努力适应用户消费习惯

胡挹工

2014年05月28日08:22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民汽车辣评新能源车系列评论

从进入中国前的“良心价”、到携手IT界精英搞跨界营销、再到CEO马斯克亲自上阵的“充电桩”外交,特斯拉的营销在中国搞得风生水起,车还没跑上马路,就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堪称近年市场营销方面的经典案例。

然而特斯拉真的会因此大卖么?73万的良心价、拉风的外观、智能手机般的内饰真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吗?事实显得似乎有些事与愿违。

就像所有电动车面临的问题那样,充电桩和高成本是阻碍特斯拉普及的瓶颈。事实上,特斯拉面临的困难甚至更多,包括交车、上牌、充电……对此,人民网汽车频道已经在一周前的人民车评栏目中进行过讨论(详情点击这里:交车、上牌、充电——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的“三难”)

但是除了这两点外,特斯拉在中国难以普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原因——特斯拉并没有迎合消费者的习惯,除了更长的续航里程和跑车般的性能,特斯拉在本质上并不比一辆比亚迪E6强多少,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充电问题,特斯拉甚至还有劣势。

最近不断有人咨询人民网汽车频道编辑关于特斯拉的购买问题,然而当我反问回去,究竟看重特斯拉哪一点时,答案多数千篇一律——优异的跑车性能、时尚外形长达500公里的续航以及互联网概念等等。

互联网界有这样一句话,创新无法战胜用户习惯。即便上述特斯拉的优点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一定会成功,因为它并未在适应用户消费习惯方面与其它电动车有明显的不同。

驾驶汽油车的消费者无需操心车辆的续航里程,除非驶入偏僻的无人区。一箱油能够让一辆汽油车行驶至少数百公里,再加上随处可见的加油站,使得汽油车的用户习惯于在油灯亮起时再去寻找附近的加油站。

电动车则完全不同。与仅需一两分钟的加油不同,即便是快充,充电时间也要持续半个小时甚至更长。这看似无关紧要的时间却使得电动车消费者被迫改变熟悉的用车习惯,人们不得不提前规划好用车的距离、充电的时机等方面。不要小看这些细小的改变,它真的会把很多客户挡在电动车之外。

诚然,特斯拉的电池储能比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确超越了许多同行,但是并没有本质突破。特斯拉的电池性能无疑是最优秀的:每两公斤电池,可以提供一公里续航里程。但即便如此,受限于稀缺的充电站,使得特斯拉在这方面与其它电动车依然差别不大。

用户习惯的养成是困难的,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尽管方便,但如果没有几十亿元的补贴去培养用户习惯,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去路边招手拦车。事实上,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改变他们的习惯会让他们感到麻烦,而他们本身也会去衡量麻烦的价值。打车软件在补贴10元时最为火爆,如今随着价格一路走低,用户的热情也随之迅速下降。显然,10元超过了麻烦的价值,而现在的无补贴,则让人觉得操作软件十分麻烦。

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减少用户的麻烦,二是让麻烦更有价值。特斯拉应该做的,是尽可能智能化地提醒用户充电时间,提供便捷的充电和行驶策略,减少充电时间。另一方面,随着油价的走高、越来越多城市的限购政策,政府的扶持以及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对特斯拉的免费上牌则会使电动车的价值会有所提升,减少麻烦的代价。

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是互联网思维的典型模式,这方面,原该是善于与IT界大佬沟通的特斯拉的长项,也应该是特斯拉亟待攻克的难题。因为即便特斯拉的产品技术再高、性能再出色,培养客户适应自己终究不是最便捷的道路。就连伟大的苹果产品都不会试图改变用户的习惯,何况被誉为汽车界“乔布斯”的马斯克呢?

(责编:吴晓琴、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