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为何频传中国车企收购海外豪强?【2】

中国车企笔直的“腰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世界对于中国汽车的认可。它不仅仅连续第十年蝉联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第一,同样也是新能源汽车的聚焦点,汽车新四化的主战场。
2018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收获成果的一年,酝酿已久的造车新势力逐步实现量产并上市销售,外资股比开放,合资品牌争先恐后的将产品电动化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多分得一勺羹,而传统车企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不断升级达到400km阶段,售价也在不断下降。作为消费者,始终是激烈竞争背后的受益者,新能源市场的产品数量更是超过了一百款。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逆市增长59.9%和61.7%。有海外媒体统计了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销量最高的十家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而政策不仅推动了终端销量,也助推了产业链的发展,动力电池厂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更是有七家来自中国,这是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领域所无法想象的。
当然新能源产业发展也有些时间了,接受、使用新能源车的人越来越多。综合产品的丰富程度、消费者对于的接受程度以及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等几个因素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会继续着保持突飞猛进的增长。根据测算,2019年这一市场的增速会在45%-50%的范围内,依然大幅领先整体市场的增速。
除了电动化,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出现了另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简称新四化)的趋势。这不仅仅是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车企寻求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依托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不少中国品牌的车型在车机系统上加入了众多生活化APP,打造了用车生态圈,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在这一点上中国车企率先其他方面全面领先于国外品牌。
而更关于未来的前瞻性研究上,中国车企的步伐也要更为果断。无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绝大多数都对于自动驾驶展开了研发。但对于车企来说,扬长避短才是最优解。恰好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也发现了汽车行业的商机,双方一拍即合,动作相对于海外品牌要大了许多。而成果很快也将来到我们的身边——百度将全球第一个在今年年底前推出L4级的自动驾驶便是最好的体现。
编辑点评:意大利门户网站报道FCA正与吉利洽谈收购玛莎拉蒂等品牌事宜后,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相继报道。但有趣的是急匆匆出来辟谣的是吉利——或许这意味着FCA“妾有情”而吉利“郞无意”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相信未来这种中国车企收购海外豪强的报道会一直存在,而且并不会局限在吉利或者长城的身上,很有可能我们还会听到比亚迪、广汽等等企业收购的传闻。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