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横冲直撞见缝就钻 媒体:满街乱窜的电动车该管管了【4】

2016年11月17日07:28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横冲直撞见缝就钻 媒体:满街乱窜的电动车该管管了

  违规车多从外地流入北京市场

  有规定也有目录,290万辆不合规定的车辆为何还能堂而皇之地驶上马路?

  “北京只有3家企业持有电动自行车(助力车)产品生产许可证。”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本市曾处罚过3家违规生产电动三轮车的厂家,不过今年本市未再发现违法生产行为。

  目前,《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内共有1061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可在本市销售。记者调查了多家外卖公司发现,由于本市对于整车质量的要求严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许多公司就钻法律空子,由公司集体从外地厂家采买,新入职的骑手再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从公司购车。这些电动自行车不算贵,每辆约2000多元。

  市工商局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近3年本市共发现不合格电动自行车165组、不合格电池和充电器67组,共立案105件,罚没113.2万元。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型号,市工商局会将其从《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中删除并通报给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同时,要求经营者在全市范围内停止销售不合格车型。不过,记者发现在北京市场上,还是能轻松买到超标电动车。

  记者昨天走访了联想桥东北角的一家电动车行,店内不少电动车都是没有脚蹬子的踏板车,明显不符合要求。隔壁一家店门口,最靠外的位置,一台黑色的铁家伙在一众电动车旁很是扎眼。它比别的电动车要高出半头,长度也几乎长出一个车轮。车尾部的座位是一个平台,贴着“载重王”的贴纸。“这就是快递、送餐常用的那种车。”店员告诉记者。

  据店员介绍,这个大家伙产自无锡,重量达50多公斤,没有脚蹬子,且时速能到六七十公里,装个三五百斤货也很轻松。“打开后座的平台,就是一个放货的箱子,直接绑在台子上也没问题。”那这车用上牌子吗?“不用,满街送快递、送餐的用的都是这个。”

  违规车认定尴尬

  眼下,大量的超标电动自行车涌向路面,治理负担就像滚雪球一样,从上游转移到下游的路面执法中,由公安交管部门来承担。但马路上跑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越来越多,要弄清这些车到底是不是正规车,常令执法部门陷入尴尬。

  交管局法制部门负责人介绍,2010年10月,国标委颁布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中,关于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标准暂缓实施,直至今日仍未有新规发布,导致对超过电动自行车标准、但达不到电动摩托车标准的车辆属性难以确定。由于标准问题,很多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需要技术鉴定,大部分电动车因为技术标准超标,被鉴定为机动车。

  一线交警提起电动车就吐苦水,“属于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是不是超速超重,都需要专业机构鉴定,凭我们肉眼怎么判断?”如果按照非机动车处罚,对骑车人最高只能罚款50元,只有拒绝缴纳罚款才可以扣车。而一提到查扣超标车,老百姓抱怨声很高,“既然能买为什么不能骑?”一位女交警说,她好几次在纠正骑车人违法行为时,被对方骂得想哭。

(责编:沈光倩、杨虞波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