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未来并不遥远 探访中智行无人驾驶小镇【2】

胡挹工
2019年07月30日09:15 |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小字号

技术路线:与传统车企不同的直切L4级别

目前,越来越的多的汽车企业和科技公司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而在提到无人驾驶时,我们经常会提起无人驾驶的级别。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针对自动驾驶的等级划分,目前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由美国交通部下属的NHSTA(国家高速路安全管理局)所制定,另一个则是由SAE 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所制定,其中SAE的标准更为清晰、简洁,所以目前的通行标准是SAE International的标准分类。

目前,常见的汽车厂商,已经具备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常见的如ACC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弯道并线辅助等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达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分界点,在于L3级别和L4级别。在L3级别,依然需要人工参与进行驾驶,自动驾驶技术依然以辅助人为重点。而达到了L4级别,则从目的地设定、路径选择、到实时操控,全部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了。但是L4级别依然需要处于特定的环境当中,而达到了L5级别,就能实现全路况的无人驾驶。

在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选择上,目前主流车企的主张是从智能驾驶开始,循序渐进演进到无人驾驶。但是在位于南京“智谷”的中智行程序员们的认知中,绕过智能驾驶,直接达到无人驾驶才是在未来能够胜出的发展模式。

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中智行认为,目前L3级别以及以下的自动驾驶技术采用的图像识别技术依靠的是车载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但这项技术至今未能取得突破,五年前,车载摄像头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是88%,目前也只有92%。而智能传感器判断前面是否有行人或者物体的准确率只有80%左右。如果判断一辆自行车的准确率只有81%,风险过于巨大了。

对于激光雷达,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激光雷达成本过于昂贵,所以很难普及。但是,相关成本可以随着产销量的提高、规模化生产的逐渐形成不断降低。有人预计百万量级规模的销量,会使得无人驾驶系统的成本低于500美金。这样的价格就非常具有竞争力。

场景设计:打入出租车市场现实规模化出行服务

目前中智行的定位很明确,它要做得是以无人驾驶为基础的共享出行服务,以此切入市场为城市建立智能便捷的交通管理系统。

共享出行,听着貌似和现在的滴滴有些像,不过中智行与滴滴的商业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滴滴依靠平台收取佣金的方式实现盈利,但是这离不开滴滴司机的加入,车也离不开人的操控。而中智行对于未来共享出行的定义是无人驾驶,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可能叫到一辆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网约车。相比较现有的交通体系,无人驾驶网约车拥有许多优势,首先省去了驾驶员这个人力成本后,经济性会得到明显提升。再者完全自动驾驶实现后,理论上出错率将远远小于人类驾驶者,通行效率将大大提高。没有了司机之后,乘客出行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整个出行的操作流程也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外,网约车相比物流车更容易实现规模化,而规模化是降低成本,收集数据,使无人驾驶量产的最佳途径。举例来说,如果资金投入一样,网约车、出租车能够制造出100万辆,物流车可能只能制造出10万辆。出租车因此带来的数据样本远大于物流车,而行驶数据对于产品与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越多的数据,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意义重大。

前景展望:我国发展无人驾驶有优势

不仅仅是中智行,国内外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开始了无人驾驶这项竞赛,而且国外玩家如Waymo在进度方面已经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面。比如Waymo已经在美国加州和亚利桑那州取得了完全无人驾驶的上路资格,即没有任何司机的无人驾驶车可以上路。

尽管外国公司在技术和试验上更加完备,但是中智行创始人,南京市人工智能咨询专家、前百度无人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认为,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同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第一是技术。目前技术最大的瓶颈在安全性,突破依靠人才的储备。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大机会在全球实现最早的无人驾驶。因为王劲坚信,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优秀的程序员,是技术突破的基石。

第二是资金。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投入到无人驾驶领域的开发当中。

第三是产业,无人驾驶的发展将会融合高科技产业(谷歌、华为等高科技公司)、汽车产业(传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以及出行产业,比如美国的优步、中国的滴滴等公司。彼此间取长补短,形成共赢。王劲认为,在无人驾驶领域,上述三个产业的融合非常重要。在未来,谁能更好的融合这三个产业,谁就能在无人驾驶领域胜出。

第四是无人驾驶车的成本。目前无人驾驶车发展速度很快,每半年成本就会下降接近一本,使得技术的发展更快更高效。

第五是市场。在商业模式上,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立足网约车市场,获取数据样本,是兼具市场效应和发展效应的模式。

第六是国内的政策法规。从中国政策法规的角度来讲,并不存在瓶颈,国内法律法规基本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能够匹配或者衔接,这让整个行业都十分有信心。

不管怎样,未来无人驾驶将会是大势所趋,而中智行展示无人驾驶技术也在切实地发展。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先行者的参与,困难会有,机遇同在。相信产业融合的契机将使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全新的快速成长。

(责编:胡挹工、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