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非遗文化陷"活化""传承"两大困境 宝马助其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22日17:53 |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闫枫)近日,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在历经8天、长达1500多公里、近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探访后正式结束。最终,宝马在所探访的非遗项目中推选出10位具有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帮助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修学员名单公布

探寻非遗文化不能浅尝辄止

今年,文化之旅的两支探访车队分川南和川北两条线路,涉及非遗文化项目近20项且领域广泛。但是内容多样却不影响深入程度,宝马总结之前的经验对活动进行了革新和升级。

非遗文化探访项目:夹江竹纸

非遗探访项目:羌族羊皮鼓舞

首先,宝马对沿途亟需帮助的非遗项目与文化区域进行传播与推广。第二,宝马邀请了文化学者、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人与企业家、非遗专家、知名设计师等举办了非遗保护文化论坛,力求从文化扶贫的角度给予传承人专业及智力支持,体验活动与讨论相结合。再者,宝马还优化了项目的社交平台,搭建“BMW中国文化之旅”线上博物馆以提供可持续性参与的体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之旅结束后,宝马还资助了10位具有创新需求和潜力的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他们将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专家指导与深度研修。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女士致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年起,宝马对于非遗传承人从资金捐助转向资源支持。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介绍到,宝马新建了两个公益平台:一是“发现的平台”,它将经典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升级为发现有活化潜力的非遗项目的发现之旅;二是“创新的平台”,宝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六月底联合发起创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并依托该基地实施一系列针对非遗传承人的专业帮扶、产品孵化等活动,探索非遗保护模式的创新。

今年恰逢宝马集团百年和“BMW中国文化之旅”十周年。在此背景下,宝马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宝马的核心能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企业专长与资源推动社会变革,寻求社会问题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

非遗探访项目:蜀绣

非遗探访项目:成都漆艺

非遗文化面临“活化”和“传承”绝境

宝马对于文化之旅的改革并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基于中国非遗文化的现状。截至目前,中国非遗入选世界非遗名录数量在各国中居于首位。在国内,国家层面的非遗总数达到1585项,各省非遗总数更是超过万数,内容包罗万象。但各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将传统融入当代的工作更是稀少。

目前,中国非遗面临“活化”和“传承”两大严峻问题。首先,不少非遗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丧失了原本的社会属性,因此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其行业发展越来越狭窄。其次,非遗传承人的缺失导致不少非遗文化面临失传。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重视非遗文化的“活化”和“传承”,而两者中“活化”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活化”的非遗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只有重新找到它们在社会中的可用之处,才能扩大其产业发展,传承的问题也自然会得到解决。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车队

“混血”企业保护中国文化 源于关注追求专业 

作为一个“混血”车企,宝马是如何想到关注中国文化。记者单独采访了“BMW中国文化之旅”的项目负责人杨新斌,他告诉记者,2007年华晨宝马成立不久,为了更好地深耕中国市场,了解中国文化,启动了“BMW中国文化之旅”。然而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间,“BMW中国文化之旅”累计探访了中国六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1个省及直辖市的270项非遗项目并对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1600多万元的捐助。

杨新斌表示,未来宝马将更多的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将邀请更多社会力量如知名文化学者、投资人与企业家、非遗专家、知名设计师等加入到文化保护的行列,力争将“BMW中国文化之旅”搭建成一个广泛的公益平台,帮助非遗传承人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珍贵的传统文化以可持续的方式薪火相传。

(责编:闫枫、窦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