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车窗防夹防护还是利器? 偶会“失灵”

2016年06月27日10:55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车窗防夹防护还是利器? 偶会“失灵”

  非常测试之五

  2013年11月,沈阳一个父亲将8岁儿子单独留在私家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回来时却发现儿子的脖子被车窗卡住,不幸窒息而死,车窗上还有大量血迹。同年10月,四川江油市居民张兵,当他与朋友在车内聊天时,三岁的女儿独自站在车中央玩弄天窗按钮,不知何时脑袋被天窗夹住,后抢救无效死亡。“前几天升车窗的时候,我伸头看外面,过了两秒才想起正在升窗,赶紧将头缩回来。很后怕,如果头不缩回来脖子会不会被夹断了?后来我看了一眼使用手册,说有防夹手功能。”这是一位明锐车主心有余悸的感言,类似的案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想?有了电动车窗防夹功能,是否真的能避免危险状况?电动车窗防夹功能,到底有多靠谱?以上疑问,就是本周车天下君为大家测试的出发点。

  车天下君实测:

  夹手还是很痛的!挤压力度和灵敏度差别大

  [测试车辆]

  车天下君在“中美日韩欧本土”各色车型“佳丽”中,都选至少一款,且是常见车型,有的车龄较长些,有的则是最新款的车型,代表当前大多数人用车的状态。  

  [测试方法]

  控制车窗开关,同时手持测试道具(装一半水的矿泉水瓶/完全空掉的矿泉水瓶),分别让电动车窗试夹2~3次,测试防夹功能。同时感受车窗防夹的力度。(备注:装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具备一定抗压能力;空瓶则几乎无抗压能力)

  本次测试,车天下君“身边人”的参与度热情很高。这个小小的智能功能,平时却基本被忽略。测试后,很多同事、朋友方“恍然大悟”:“我的车子配置上明明写着有全自动电动车窗,还有防夹,结果只有驾驶座的才有,坑啊!”“大胆用了手指去试试,真的好痛!”“车窗防夹后,反弹后车窗开得有点大,万一有陌生人在车外想图谋不轨,貌似很危险。”

  ●功能普及情况:比较让人失望的是,在本次测试的车辆当中,并非所有车辆的电动车窗防夹功能都能满足大家需求。吐槽点最高的是日系车,槽点集中在——为何只有主驾驶位才有一键式电动车窗和防夹功能。测试的车辆中,只有德系和美系的最新款车辆,大部分具备四门和车窗防夹功能,本土车型的情况类似日系。

  ●灵敏度:几乎所有测试的车辆(具备一键升窗功能的电动天窗)都从容的应对了防夹测试,在不下于3次的反复测试中,车窗防夹功能均正常启动,并在遇到阻力时(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能够及时反应,并反弹开启车窗。即便持续强行关闭,车窗也会不断启动防夹回落功能。

  ●回落高度:大部分车辆在遇到阻力后车窗自动回落至1/3~1/2之间便停止,大约可以伸出一个脑袋的高度,是相对安全的范围。当然,回落高度该以多少为佳,车天下君也难以定标准。

  ●力度:对于毫无阻力的空矿泉水瓶,所有具有防夹功能的车窗都是一夹到底,毫不留情。矿泉水瓶不能告诉我们被车窗夹住有多痛,所以车天下君还是勇敢地用拳头和手臂进行了测试,的确痛!车天下君的手也留下了明显夹痕和深浅不同的痛感。好在,所有车窗在夹到阻力后,都自动弹开。总的来说,欧美系车力度较弱,回落速度快。日系,如思域,夹扁有水的矿泉水瓶力度最大,挤压得非常厉害之后车窗才会回落(鉴于此,车天下君也不敢拿自己的手去试了)。

  ●稳定性:车天下君在针对部分车型测试当中,频繁进行了五次以上的车窗升降和防夹测试,测试过后,2014年后生产的大部分新车,防夹功能工作依然能保持正常,非常稳定。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在第三次测试时,福克斯的电动车窗自动进入保护程序,一键功能失效,只能用手控制,经过十几秒后才会恢复。当然,这是福特汽车认为的比较正常保护设置。

  通过这次对不同年份的主流车型的实测和配置查询,车天下君发现:凡是配有一键升降功能的电动车窗,同时会配有车窗防夹功能。同一辆车上,没有一键升降功能的车窗,则同时也不会有防夹功能。具备一键开启关闭控制的电动天窗情况类似。

  从类别来看,当前车辆配置电动车窗控制方式分为两类:一种是四门都有一键升降功能,另外一种则是主驾驶位才有一键升降功能。日系车在中低端车型基本不配备四门一键升降功能,而这却是德系车基本标配。雅阁的主流车型则只有主驾驶位有一键升降配车窗防夹手功能,新思域则是主副驾驶位都有,但若到了豪华车领域,如奥迪A4L则四门均配备。

  无疑,带防夹功能的电动车窗会比不带防夹对人身体伤害更小。但现存的状况是,这项功能在行业内并没有统一标准,电动车窗的挤压力度和灵敏度都略有差别。所幸各家采用的防夹原理并不相同,但基本都能实现防夹作用。

  所以,无论车窗是否带有防夹功能,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被车窗夹伤,尤其是车里有未成年人和老人,防止他们误操作导致的危险。  呼吁:

  厂家应重视“小功能”

  的安全细节  当前,汽车厂家对一些看得见的主被动安全装备比较重视,却常忽略了一些非常必要的小安全装备。电动车窗和天窗作为车型“高配”的一种象征,也在很多中低端车型上全面普及,因此车天下君也希望厂家能够更为科学地配备车窗防夹功能,譬如说防夹功能的力度可调,并保证操作稳定和安全性,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作用。

  探讨:

  不测不知道 一测争议多

  新车悄悄“减配”好狡猾?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车主,90%对自己爱车是否有车窗一键升降和防夹功能表示“蒙查查”。有的车主在翻阅使用手册后表示:配置表对“一键升降和防夹功能”的描述很含糊,譬如有的车辆只有主驾驶位有,却被模糊带过,让车主误以为全车四门标配。这是否有“减配”和偷工减料之嫌?记者留意到,从品牌来说,大多日系厂商不会四门都配备一键升降功能,本土品牌也大多在主副驾驶位车窗才配备。抛弃成本因素,记者采访了一名日系厂家产品车型方面的市场负责人,他的说法是:为了防止儿童误操作而被夹伤,所以日系一般只有主驾驶位配备。但部分日系车的顶配车型却四门均配备,譬如皇冠,似乎又有矛盾之处。

  后窗无防夹,家长好担心?

  部分车主认为后排无车窗防夹,似乎不安全,因为小孩子一般都坐在后排。车天下君前文也提到,有一键升降功能车窗的车门,基本也会有防夹功能。对于一些车辆的后排被“减配”,没有一键升降车窗的话,其实无须担心。因为车窗全靠手动来调节的话,就不存在被车窗“自动夹伤”的问题。

  防夹功能给盗抢犯罪带来“便利”?  车天下君留意到,有的车型至今未在全车普及车窗放夹功能。按照一位车企技术人员的戏谑之语:为了“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可以防止被抢劫。据说有一位车型设计师就有不堪的经历:被人骚扰(或要打劫)想升起车窗,眼看要升齐了,结果被车外的人用手指阻挡而又自动降窗了。有车主认为,汽车智能的功能多一点还是好的,就算没有100%安全性,但关键时刻或能起作用。最安全的做法是,开窗户的宽度不超过5cm,至少不能伸进手来。

  自动防夹功能偶会“失灵”

  电动车窗的防夹功能稳定性是通过传感器模块来实现的,但也是车窗控制方面“省成本”的重灾区,一些低端的车型会采用测量电机电流来完成相应的功能,虽然成本低、技术成熟,但缺点是定位准确性。过度频繁操作会导致自动车窗或天窗的程序出现“bug”,进而表现为“失灵”,玻璃无法判断是遇到了障碍物还是到达了顶端,识别率较低。也有少数车型有与正常习惯相反的设计,如往下按是升玻璃,往上拉是降低玻璃,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儿童误摁导致意外发生。

(责编:窦明、王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