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北京共享车位遭遇“共享”尴尬

2019年05月28日08:00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共享车位遭遇“共享”尴尬

  缺口大 收益少 专家建议尽快出台共享停车相关收费标准和细则

  胡同多、老旧小区扎堆儿的西城区,停车难一直是困扰管理部门和百姓生活的大问题。自试点共享停车模式以来,不少街道频出高招儿,将“共享停车”复制,让一个又一个背街小巷里有了正式的停车位。本报记者探访发现,共享停车在一些街区因为缺口大、收益少等问题进展缓慢,已“共享”的车位还没让百姓享受多久,就又变成了“私家车位”。“共享”效果为什么大打折扣?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共享停车收费相关标准和细则,明确车位提供者、第三方平台和管理者的收益分成,“如果共享停车对于能够提供车位的车主没有吸引力,那么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

  据西城区停车办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3000余个共享车位,今年计划再增加1500余个。

  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挤”出17个车位摇号共享

  黑窑厂社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小区内没有施划车位。2000年以后,私家车越来越多,这里的居民想找到一个踏实的停车位几乎不可能。为了跑马占地,居民们找到一块空地就把车塞进去不动,甚至连上下班都不开车。

  “一旦找到一个能停车的空当就不敢挪开了。虽然家里有车,但平时上班几乎都坐地铁。”家住3号楼的唐女士对记者说,一次,她开车送孩子上学,短短半个小时时间,等她再回到停车位时,发现已经被其他车辆占领了。情急之下,唐女士只得把车开到了离社区800多米的南横街,冒着被贴条的危险在路边找了个空当。

  “大伙儿来居委会,希望能协调周边单位,把晚上闲置的车位让出来,缓解停车压力。”黑窑厂社区书记孙淑君了解到居民们的焦虑后,把目光落在了紧挨社区的北京网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内部停车场上。“那时候还没有共享车位这个提法,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利用周边资源,2013年就开始尝试共享停车了。”孙淑君说。

  “我们单位每天晚上6点半以后基本可以空出一半车位,可一旦和居民共享,员工会不会有意见?用不用增加保安看车?”谈起当初的“共享”尝试,北京网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贯全志告诉记者,几次内部会议后,物业公司决定试一试:“我们拿出了10个车位,规定居民可以每天从晚上7点停到次日早8点前,由街道提供车号,我们为居民制作车证。”

  听说物业公司有了共享车位,几十名车主纷纷来找孙淑君:“主任,我是社区老住户,这车位得有我们家一个吧?”面对居民们的诉求,孙淑君又动起了脑筋,车子多车位少,怎么才能公平合理分配呢?“摇号!”经过讨论,居委会决定让车主摇号抽签,10个车位终于迎来了主人。为了让居民们放心停车,物业公司还特意设置了一个24小时保安岗,专门为大家看车、引导。同时,停车场内原本的4个监控摄像头也加装到了6个,保证全方位记录居民车辆在共享停车时段的情况。

  一年以后,问题又来了,此前没有摇到号的车主反映:“不能摇一次管一辈子呀,共享车位得大家都有机会共享。”经过讨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采纳了建议,摇号的频率定为每年一次。慢慢的,共享车位增加到17个,几年来已经让几十户有车族享受到家门口停车的便利。几年来的共享尝试也让居民们形成了“规范停车”的思维。孙淑君坦言:“即便摇不到共享车位,居民们也愿意选择正规停车场了。”

  展览路街道车公庄社区 社区吹哨“吹”出共享车场

  在车公庄社区,车主们拥有的是一座二层停车场,提供的共享车位足有80多个。在车公庄大街北里中路,记者看到,这处地面立体停车场分为上下两层,2层竖立着“居民错时停放车位”的牌子。共享车位上,停放着30多辆汽车,管理员杨振成说:“居民早上7点就把车开走,和我们单位的车辆一点儿都不冲突。”

  车公庄社区党委书记王文红说,这80多个共享车位是通过“社区吹哨,辖区单位报到”的机制精准共建而来。这处“三建停车场”最初只有一层40多个车位,供应内部职工都显得很勉强,“那时候停车场资源不足,几次协商也没能成功。”事情在2014年迎来转机,当时,三建停车场由一层改建为二层,车位一下子由40多个增加到106个,王文红和居民们感到机会终于来了。

  见到王文红,停车场负责人二话没说,答应拿出40个车位共享。接到居委会提供的40个车牌号码后,停车场加紧了车证的赶制,并且对车辆出入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了数次精准调试,提高了监控系统的清晰度,保证能够无死角地看到停车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还加装语音播报开关,对地感线圈重新布线,提高感应灵敏度。“在这里停车一个月需要450元,我们停得很放心。”车主严先生说。

  看着居民们的停车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解决,王文红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是共享车位能再多一点儿就好了。”没想到,车场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了:“书记,只要咱们这个形式运行良好,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定再多共享一些。”2017年,王文红和另外40多位车主等到了新一批的共享车位。不仅如此,三建公司还拿出了详细的共享停车规范,规定早7点到晚6点为单位职工停放时段,如非工作原因,单位职工下班后不允许在停车场免费停车。“错时停车能加大周边居民对我们的认可度,何乐而不为呢?”杨振成表示。

  如今,王文红又把目光锁定在了辖区内的一家地下停车场。经过前期接洽,该停车场已同意将100个车位拿出来与居民共享,“三建停车场”的经验被成功复制了。

  金融街地区“双错峰”共享难推进

  不同的地域、不同数量的停车资源让西城区的共享停车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在驻区单位云集的金融街某社区,停车位不足问题同样突出。为了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停车自治委员会,一条条白虚线勾勒出十几个停车位,但依然不够用。该社区负责人表示,为了增加这十几个车位,足足用了大半年时间。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居民无法在家门口停车。“如果能够把驻区单位的停车位利用起来,和居民车位实现共享,停车难现状会缓解不少。”

  此时,某驻区单位找到了社区负责人:“如果可以的话,白天我们的车停在居民自治车位上,晚上居民的车可以停进单位内。如此一来,可以盘活近50个停车位。”面对这样两全其美的“双错峰”方案,街道和社区眼前一亮。

  但就在社区把这一设想通过议事会传达给居民们的时候,却听到了担忧的声音:“自治车位很有限,万一单位车辆晚上走不了,车位腾不出呢,遇到限号的日子,我们也很难保证能够按时和驻区单位实现共享。”一位居民代表说。“目前我们在进行居民登记工作,希望那些拥有自治车位的车主能把眼光放长远,尽快促成共享停车试点。”社区负责人表示。

  人定湖北巷西侧某小区 收益少 共享车位回归“私有”

  在人定湖北巷西侧某小区内,记者发现几处共享车位均已被占,惟一空闲的共享车位上,残留着拆除的地锁架。在院内遛弯的居民周先生说,现在这些共享车位上停放的基本上都是小区业主自己的车,外面的车辆想进来非常难:“小区共有200多个车位,私家车却近1000辆,拿什么共享?”

  同样,小区内负责停车管理的管理员说,在对外来车辆的管理上,一直存在着安全顾虑。如果外来车辆频繁进入并使用小区的共享停车位,除了会扰民外,还会增加一些安全隐患。对此,一位曾经尝试过将车位共享出去的车主坦言:“共享车位每小时收费6元,其中我们可分得6成的收益,也就是3.6元,一个月通过共享停车最多挣60多元,小区每个车位每月的租金200元,如此肯定没有太大吸引力。”

  支招 尽快出台共享停车相关标准细则

  谈及共享停车“冷热不均”现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郑实表示,目前,共享停车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也就是说,共享停车对于很多能够提供车位的车主没有吸引力:“如果一个共享车位的车主每月通过车位的收益仅在百元左右,而需要负担的风险则包括共享车位上的车辆可能与其他车辆产生剐蹭,以及共享车位的车辆没有及时开走导致自己的车没法停,那么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

  对此,郑实建议应尽快出台共享停车收费相关标准和细则,明确车位提供者、第三方平台和管理者的收益分成,提高车位提供者的收益比例。

  在共享车位推广过程中,郑实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实际情况:“很多居民自治车位在白天也很难腾出。因为一旦摇号中签后,居民都会赶快买车,这就会导致私家车和车位绑定、无法活用的现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停车资源不足的假象。”

  “在尝试共享停车前,属地政府、共建企业和居民一定要做到精准调研,相互了解,形成相对完善的机制,这样才能有助于长久、真正地实现车位共享。”郑实说。此外,针对共享停车APP使用不规范、信息不对等的现状,郑实建议相关部门研发官方APP,在北京范围内统一使用,将各区、街道和社区的共享车位信息及时更新,规范发布。(张骜) 

(责编:鄂智超、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