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载西行记:奇瑞汽车驰骋“一带一路”46国

奇瑞作为中国最早探路“一带一路”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奇瑞汽车积极承接“一带一路”探路者的角色,目前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的46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销量已占奇瑞出口总量的80%以上,成为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名片。在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主办的 “最佳海外形象企业” (“一带一路”)评选中,奇瑞位列装备制造业第一,是唯一入选的汽车企业。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考察伊朗市场)
奇瑞在“一带一路”市场的长期领先,与其长期坚持贯彻既定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有关。作为最具全球视野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奇瑞汽车在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海外市场实施属地化战略,积极“走出去”、“扎下根”,国际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实际上,奇瑞产品的第一次出口就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叙利亚,此后,奇瑞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乌克兰、俄罗斯、伊朗和埃及等国家陆续布局,取得丰硕成果,这某种程度上与后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有着的高度契合。
(2001年,奇瑞汽车首次出口海外市场)
随着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实施,为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了又一重大发展机遇,奇瑞汽车紧紧抓住机遇,加速实施海外市场的属地化战略。以奇瑞伊朗合资项目为例,奇瑞正式宣布在伊朗工厂6万辆产能的基础上,实施新增10万整车及零部件配套的二期工程,搭建更具竞争力的奇瑞伊朗工业园区。打造以整车为龙头和引擎,吸引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装备产业、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物流及服务企业进入园区,形成区域化制造产业聚群。同时可为伊朗其他汽车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为奇瑞进一步拓展伊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奇瑞在伊朗的合资工厂,拥有2500多名当地员工,同时带动间接就业超过1万人,每年创造10几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当地汽车的制造技术和水平,促进了伊朗汽车产业链的融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前,奇瑞都会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政策、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和当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等,并进行相应的产品适应性开发,因地制宜制定属地化运营策略,扎根当地市场发展。以伊朗市场为例,奇瑞所有新产品在伊朗市场上市前都会做适应性试验,如风沙、高温、高原山路、消费者驾驶习惯及油品条件等(如对动力的需求、换挡的习惯等),再根据试验结果对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开发,以确保奇瑞的产品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和消费者习惯,从而建立产品和品牌优势。
(奇瑞瑞虎7在伊朗工厂下线)
近年来,奇瑞在海外市场不断加快产品更新,逐步实现全球同步上市,使得奇瑞在海外市场保持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奇瑞艾瑞泽5、艾瑞泽7、新瑞虎3、瑞虎5、瑞虎7等奇瑞战略转型系列新产品陆续推向国际市场,全面改善了奇瑞的出口产品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奇瑞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和经营效益的提升,同时持续提升奇瑞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在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主办的 “最佳海外形象企业” (“一带一路”和中东欧)评选中,奇瑞均入选20强,位列装备制造业第一,成为唯一入选的汽车制造企业。此外,奇瑞还和华为一起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新兴的五大国际化品牌”,连续五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连续两年入选“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等。
面向全球汽车产业快速升级、走向全面电动化的未来趋势,当前,奇瑞正积极推动产品的新一轮技术升级,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着力打造奇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下一步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持续领先国际市场打基础。到2020年,奇瑞所有产品都将完成电动化。到2025年,奇瑞能够在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只出售符合当地法规要求的非燃油类汽车。“打造品牌国际影响力,是奇瑞的下一个重点。”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安宁表示。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