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系统应成标配?

晨跑队伍被出租车冲撞导致伤亡的新闻,再度引发大家对行人安全的关注。如何让机动车辆从自身主动安全技术方面,尽可能地保护行人,避免碰撞,也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热点话题。
现状
司机操作不当、行人违章致事故频发
7月8日,“晨跑队伍占据主路暴走,遭出租车冲撞致一死两伤”的事故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论,先且不论双方各有不当之处,责任归属的问题。当前因行人(包括大人和小孩)违章抢道,机动车司机因视线盲区或者操作不当,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并不少见。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30万起左右,平均导致6.5万人死亡;从事故原因统计来看,90%以上为人为因素,这其中又有80%左右由于事故发生前的人为疏忽,如疲劳驾驶导致的打瞌睡,打电话、看短信;不恰当的方式看路牌;低头看导航等其他因素。
在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则更高,愈加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对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表明,行驶过程中驾驶者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导致悲剧发生。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生命的角度考虑,汽车上最应该配备的是行人安全保护系统。
业内
呼吁行人保护系统成标配
在交通事故中,行人的自我保护时间和预防能力均不足。在汽车主被动安全愈加智能的情况下,若此时机动车能帮助司机提早预警,甚至帮助司机紧急制动,避让行人,是否能大幅减少此类交通事故呢?答案是:可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如果汽车能做到当有行人在我们行驶车道中时提前给予警示;当车辆有潜在撞车和撞人时能够给予足够的时间预警,以便采取合理措施规避危险等行人保护预警系统,那么,我们将远离绝大多数交通危险。大陆集团研发行人保护系统方面的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机动车能提前1.5秒以上对潜在危险进行预警,就能规避90%以上的交通事故。
记者留意到,行人保护预警系统,也是当前汽车领域各大车商所竭力推广的主动安全技术。当前也有数十个车商中的新款车型应用了相关技术。
调查
当前常见行人安全保护技术有哪些?
记者留意到,在法规强制要求下,现在汽车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已经很到位,但针对行人保护的却仍不太到位。大部分行人保护系统配置在高档车上,很多车配置行人保护系统也只是为了增加卖点。最好的行人保护是什么?就是不撞人。记者留意到,最新的主动刹车辅助系统成为当前车厂热衷的安全技术,它能够代替人来自动完成紧急制动或减速,防止不小心撞上行人。
譬如东风日产表示未来主力车型80%普及NISSAN i-SAFETY安全技术,主要就包含:FEB预碰撞智能刹车辅助系统、EAPM油门误踩智能纠正系统、MOD移动物体/行人探测预警系统。全新奥迪Q7车上也有类似的预警系统,利用摄像头,奥迪Q7能够提早“嗅”到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至ECU,ECU判断后下达指令给执行机构,这时车辆会利用车内的声光提醒来警示驾驶员。如果驾驶员由于疲劳驾驶等因素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措施,即将发生碰撞时主动刹车辅助系统会及时介入。还有一些更聪明的厂家,例如大陆集团,正在提出新的行人保护概念,未来车辆可借助于其他车辆的传感器来间接地知晓行人的位置信息,提前进行减速或停车,这同时也节省了一部分研发投入来提高雷达和摄像头的探测能力。
日系车讲究碰撞时的保护,如雅阁、汉兰达等的发动机舱盖、保险杠等部位有吸能设计,将行人被碰撞时的伤害减到最少,甚至沃尔沃还有行人安全气囊,捷豹XJ的行人安全气囊据说撞到一只鸡或狗都会弹出。但业内认为,对行人最好的保护就是主动制动。
监管
C-NCAP明年引入行人保护测试
“汽车行人保护系统应成为未来车型的标准配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据悉,在全球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的NCAP评分标准中,行人保护早已被列作了汽车安全评分项目,譬如欧洲的E-NCAP。记者获悉,C-NCAP在2018版将进一步和国际测试标准接轨,开始对于行人保护的评分和试验细则有了详细的说明。
在2018版中,主动安全的评分权重也占到了15%,最大的变化点就是增加了AEB(自动制动系统)的追尾和行人(只考虑白天)评分项目。这类评测监督,也能让汽车厂家越来越注重相关系统的配套,在发生交通事故前就通过一系列智能措施来抑制或者阻止事故的发生。(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