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消费者追捧 热门车动辄就涨数万

2017年04月01日08:16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消费者追捧 热门车动辄就涨数万

  往年车市开年总是比较平淡,某些车型还会有降价促销,但是今年车市和往年不一样,受到开年产能紧张影响,加价车满天飞。加价车增多,对广州车市开局有什么影响?买车的消费者又应该如何应对?记者针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

  加价四大原因

  1.产能爬坡和不足

  新车产量有限。同时,市场需求超出规划,产能不足。

  2.4S店经营困难

  传统4S店经营困难,加价犹如“外快”,自然积极。

  3.消费者追捧

  中国消费者有从众心理,买涨不买跌。

  4.违规成本低

  一经发现需要受到处罚,但从未见执行。

  车主头痛 不加价难买热门车

  宋先生打算购买奔驰迈巴赫,不管是迈巴赫500又或是600,不管候车多久,都没关系,只要不加价。4S店销售人员对宋先生委婉地表示:该车不是愿意候车就能提到,得加价,幅度为30万元。宋先生表示难以理解,该车指导价本来就贵,而且要承担额外的消费税,经销商降价还来不及,居然还敢加价。宋先生最终决定放弃奔驰迈巴赫,转而询问丰田埃尔法,结果同样被告知需要加价,原本售价80万元左右的车型,需要加价20万元。

  市民黄先生也有同样苦恼,2016年年底下订购买思域,当时足足加价8000元才赶在春节前提车。当时4S店告诉黄先生,可以选择等待,但候车时间最少在6个月左右。不过他加价的8000元是以购买精品形式,等于多花钱购买了倒车雷达、维修工时费等精品。

  市场调查 SUV是加价“重灾区”

  与四五年前车市中只有1~2款加价车不同,近来加价车突然大幅度增加,记者统计,市场热门的加价车已经达到两位数,这还不包括多款“蠢蠢欲动”的即将上市的新车。

  这一波加价车的特点是不再局限于天价豪华车和进口车,或者某个品牌,而是囊括许多面向普罗大众的车型,比如合资的思域、本土的吉利博越。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汽车主机厂以“加价”为荣。新车需要加价,某种程度上,代表消费者对该汽车主机厂过往数年在新车研发上的认可,对品牌拔擢和口碑推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中国消费者对于SUV的青睐,某种程度上导致这一类别车型加价现象异常突出。加价车型中,除思域、迈巴赫、埃尔法、奔驰E级之外,均为SUV。其中,七座SUV由于高度契合“二孩”政策,“加价行情”最被4S店“看好”。

  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4S店不再赤裸裸地要求现金加价,多数改为捆绑销售精品的形式。加价能够等价兑换的精品包括全车防爆膜、前后行车记录仪、点烟器充电器、10.2英寸大屏导航、维修工时券、倒车雷达、晴雨挡、挡泥板、VIP会员卡、车模等。车型不同,精品套餐内容也有不同。记者比较发现,在以往这些精品有一大部分是4S店随车赠送给车主的小礼品,而现在都需要通过加价来获得。

  但也有例外,对于那些豪华车来说,比如奔驰迈巴赫,20万~40万元的加价幅度,如此高额度的加价自然只能采取现金加价的形式。

  背后原因 4S店靠“加价”维持生计

  4S店是此次加价提车的执行者,也是利益所得者。一向对加价说“不”的汽车主机厂,态度也开始转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闹到沸沸扬扬,汽车主机厂便不会进行追究。甚至于,汽车主机厂还会暗地里帮忙4S店安抚烦躁的消费者。

  一家本土品牌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三年都是亏损,每年亏损额度在300万元左右,好不容易迎来一款可以加价的好车。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店租、办公场所、销售员、维修技师等都是绕不过去的高成本。普通新车销售早已经不挣钱,4S店主要利润来源是保养和维修。“现在4S店都是在赌,赌汽车主机厂能推出一款可以加价的新车。”该负责人说。有经销商做过一笔账,1000个接受加价且成交的消费者里,选择“将事情闹大”,只有2~3个,就算这2~3个消费者双倍返还加价额度,也有997个蒙混过关。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即便是反映自己遭遇加价提车的准车主,也只是选择转购其他车型,不愿多事。

  律师说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及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记者采访广州的陈律师,他表示,对于“明码标价”的加价,消费者可以留存证据,向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寻求帮助。对于4S店用加装精品取代加价这种变相加价的市场行为,陈律师建议消费者假如能够接受,一定要写进购车合同,以免将来发生纠纷时维权。

  【记者观察】

  五年前,有汽车主机厂明文通告,一旦发现加价行为,4S店要双倍返回加价金额,但最终被证实炒作多于执行。一分钱一分货,假如是好车,可以抬高官方指导价,愿意购买者,便直接出高价。故意定低官方指导价,再通过变相加价,从消费者口袋里抢钱,那便是“耍流氓”。只有1~2款车型加价,消费者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也可以不选择。但当购车清单上排名前三的车型都要加价,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就加价这件事,汽车主机厂、4S店是时候坐下来谈一谈,找一个适中的平衡点。

(责编:窦明、吴晓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