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汽车

2017年全国两会“财经短评”系列之六: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走向“雁首”

吴晓琴

2017年03月11日08:36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大约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让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引发的,本质上看还是供给侧出了问题,低端供给严重过剩、高端供给明显不足成为主要矛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已经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迫任务。

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谈论中国制造2025。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现在我们正努力实现第一个小目标,在2025年以前,一年一大步,最终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随着《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代工”、“廉价”的标签慢慢淡化,我国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转型成效已初显。随着我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很多企业选择走出去,迁厂至东南亚等地,这也是我国工业转型成功的的一个重要表现。工厂不做廉价代工,企业有了更高水平的工业水平和拥有更高技术的工人,由中国制造蜕变成中国创造、中国创新和中国智造。同时,更多的外国企业选择来到中国,在中国设立投建高水平的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他们看中的就是中国不断优化升级转型的工业制造环境,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生产能力。

目前还存在依靠粗放型生产、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不强的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制造要求,优胜略汰的法则,也会倒逼着这些企业前进,逼着他们转型升级,不然只有破产倒闭这一条路。中国企业已经从“雁尾”走向“雁首”,走出了来料加工的简单贸易模式,趟出了“自主品牌”创新之路,在转型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责编:魏欣宁、窦明)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调查

两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