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汽车

2017年车市开局首月成绩出炉:冷中带热

2017年02月16日10:15 | 来源:金羊网
小字号
原标题:2017年车市开局首月成绩出炉:冷中带热

  降:1月份乘用车零售数为207万辆,同比去年1月增速下降9.3%,环比下降23.5%。

  升:1月份普通混动车型销量达9789辆,同比增长 53%。

  今年1月份,由于春节放假及购置税政策调整等原因,全国汽车整体销量的状况较为冷淡,并出现同比环比双下降的情况。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乘用车零售数为207万辆,同比去年1月增速下降9.3%,环比下降23.5%。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出于意料之中,除了今年春节提早到1月底外,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前的持续抢购透支,也成了造成1月份车市较冷的原因。不过当中也有热点,其中普通混动车型表现突出,多个车企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由于1月份的销量同比下降明显,显然这也会影响各个车企的销量表现,其中韩系、法系受影响较大,自主品牌则出现一半一半的情况。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韩系方面,北京现代微增了6.4%,而东风悦达起亚则下滑38.9%,整体表现欠佳。而法系方面,神龙汽车下滑达53.7%,长安标致雪铁龙下滑也达57.4%,而东风雷诺则暂无同比数据。

  尽管1月份车市冷淡的整体表现影响了多家车企,但也有部分表现出色。其中6家德系品牌如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福建戴姆勒、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福建戴姆勒和北京奔驰增幅较高,分别达376.5%、40.6%。

  日系方面也整体表现较为出色,7家车企实现增长。其中,如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都实现了增长,其中除了丰田系外,其他都实现了10%以上的同比正增长。

  而自主品牌整体方面,虽然仍然有着SUV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但在今年1月的表现中规中矩,不乏亮点。根据所统计的自主品牌车企共42家,其中17家实现增长、20家下降、5家无同比数据。其中,吉利表现最为突出,1月份销量为102706辆,同比增长达到了70.8%。此外,广汽乘用车也表现突出,以46273辆的成绩排在第15名,并实现了39.6%的同比增长。

  ●普通混动表现优于新能源车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出现大幅下滑,甚至超出预期。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423辆,同比下降61%,环比下降了87%。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主要归结于补贴新政的出台以及地方补贴政策的未落实,致使车企都处观望状态以寻求应对之策。不过,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推广目录的发布,今年2月份的新能源车销售表现预计将步入正轨。

  虽然新能源车整体表现欠佳,但具体来看,普通混合动力车型(不符合我国官方新能源车定义的混动车型,即节能车)表现出色。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普通混动车型销量达9789辆,同比增长53%。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1月份纯电动车销量为3463辆,插电混动车销量仅为1960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普通混合动力车型的重点车企,广汽丰田混动“双剑客”1月份热销。其中雷凌双擎销量最好,广丰方面表示上个月录得上市以来最高月度销量——3037辆,同比增长26%。同时,这个数字也已经占到了全国1月份普通混合动力车型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可以看到,在新能源车推广方面,目前普通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接受程度更高。

  1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创新高:61.5%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17年1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1.5%,比上月上升18.6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库存预警指数不仅远远高于50%的荣衰线,甚至也是去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的“峰值”。

  报告指出,从分指数情况看:库存指数和人员指数环比上升;市场需求指数、平均日销量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下降,其中市场需求指数和平均日销量指数环比大幅下降,这是由于去年12月的市场透支效应在今年1月显现。1月,购置税减半政策开始退坡执行,并且临近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汽车销量相比去年12月下降,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加。

  报告还指出,1月,经营状况指数为49.5%,环比下降5.6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经销商认为经营状况“不好”的比例从上月的5.9%升至27.3%;认为经营状况“一般”的比例从上月的62.5%升至64.3%;认为经营状况“好”的比例从上月的31.6%降至8.4%。

  此外,1月,市场总需求指数为23.0% ,环比下降51.6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指数大幅下降。经销商认为总需求量“增长”的比例从上月的69.1%降至1.4%;认为总需求“基本持平”的比例从上个月的19.9%降至16.1% ;认为总需求量“下降”的比例从上个月的11.0%升至82.5%。

  (郭尧)

 

(责编:窦明、吴晓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