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的电动汽车也会加重环境污染?

2016-11-01 07:26:0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今年3月份,一位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在新加坡因“排放超标”被罚款10880美元(合70870人民币),由此引发的“电动车是否环保”话题掀起了全球级别的舆论。
近日,有关电动车环保与否的话题再次升温,缘于德国媒体的一则报道。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7日援引《每日镜报》报道,声称尽管电动汽车行驶时确实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但是在电力线的另一端,发电厂却往往依然在燃烧化石燃料。而且,制造电动汽车也需要消耗各种资源。
报道称,应当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一辆汽车的环保性。这里包括电动汽车的制造、燃料或电能。在计算时,有几个参数是无法确定的,比如生产电池究竟要花费多少能源。而电池通常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的电力大多来自于燃煤,这既不利于全球气候保护,也不利于中国当地的空气质量。
无独有偶,10月12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国内外石油科技发展与展望》报告也指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将不可避免;但目前的电动汽车所谓的“零排放”仅仅限于其使用阶段,污染物排放则主要集中在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储运阶段,其全生命周期环保性甚至不如天然气汽车。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似乎都在费心费力地证实“电动车不环保”这一命题,而反复争论的焦点无外乎:电动车行驶过程中没有排放,但它所耗电力是二次能源,现阶段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大量燃煤消耗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的确,电动车本身环保,但发电过程不环保,一直以来都是为人诟病的最大问题所在。清华大学的系列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有关电动车是否环保的话题争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首先,按照国内外一致的结论,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环保性能不如燃油汽车。那么问题来了,各大研究机构费心费力计算出了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污染量,为何拿去对比的是燃油汽车的排放量,而非燃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污染量?这个当中,显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存在“黑化”电动车的倾向和意图。
其次,说中国发展电动车产业会产生更大污染,此种说法完全忽略了我国煤占比持续下降的现状。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越来越大,燃煤火电在发电量的构成中比重不断下降,并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
再次,不少机构,尤其是国外媒体,开展研究,发布报告,进行论证,百般努力证实电动车不环保,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环保,然而美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大国还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此心口不一,所为何故?惟吃醋尔!
[1]
关键词:电动汽车,环保性能,汽车制造,绿色环保,化石能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